羌族自稱“爾瑪”,意為“本地人”,今天的羌族是古代羌族人中保留下來的一支。羌族人民樸實、好客、善惡善舞,是我國的少數民族之一,羌族有過小年和端午節的習俗,其他的節日有玉皇大帝會、祭山會、領歌節等,羌族還有很多傳統節日,一起來看看吧!
羌族簡介
羌族,有人口198252人;主要聚居區是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的茂汶縣。其余散居在汶川、理縣、黑水、松潘及甘孜藏族自治州的丹巴,綿陽市的北川等縣。
羌族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羌語支(另一說為藏語支)。分南、北兩種方言。許多人懂漢語。沒有文字,長期通用漢文。羌族的祖先黨項羌曾創造使用過西夏文。保存至今的西夏文文獻直到本世紀初才被少數學者解讀。羌族現主要經營農業。工業從無到有,已興建起制革、造紙、木材、水泥、化肥等工業。刺繡、挑花、編織是羌族人民的傳統工藝。
羌族以農業為主,以畜牧業為副,以狩獵和多種副業為輔助。
悠久的歷史與長期閉塞的生活環境,使羌族的精神文化中保留了不少淳樸厚重的古代遺風。羌族的男女老幼大都會唱民歌,歌詞多為4或7個音節一句,類似於漢文中的四言詩與七言詩。從內容來說,有苦歌、山歌、情歌、酒歌、喜慶歌和喪歌等。
羌族樂器中最著名的首數羌笛。民間舞蹈主要有“跳沙朗”(羌族鍋莊舞)、“跳盔甲”(又名“铠甲舞”)、“跳皮鼓”、“蘭干壽”等。
羌族的傳統節日
川主會
川主會是四川省阿壩藏族自治州一帶羌族傳統祭祀節日,會期各地不盡相同,茂汶羌族自治縣高龍一帶為每年農歷正月初六至十五比理縣通化一帶為每年農歷六月二十四日。屆時,人們穿新戴花,備豐盛祭品到川主廟供奉,祈求保佑。祭畢,進行多種娛樂活動。
吊狗祭山
吊狗祭山是四川省阿壩藏族自治州茂汶羌族自治縣東鄉土門一帶羌族傳統祭祀節日,每年農歷正月舉行,節期七天。節前,各戶集米兌換一條白狗,喂肥。祭山日,人們聚集在象征山神的一大白石前,點燃香火,將白狗吊在神樹林中的“吊狗樹”上,狗頸項掛一串圓圈形馍馍。七天後,白狗被吊死,人們再燃香火,祭拜山神,祈求人壽年豐。此節祭儀現已簡化。
獨雄廟會
獨雄廟會是四川省阿壩藏族自治州茂汶羌族自治縣土門一帶憲族宗教節日,每年農歷正月初四日舉行。節期三天。屆時,各村組成十一人的跳神隊,手執三叉棒,頭戴雞毛花冠,聚集在獨雄廟前跳神。初六夜晚,廟前燃起夜火,跳神隊巡游各村,至神石包前散會。會後分神火,各家將分得火把帶回灶中。傳說,獨雄大王為土門地盤業主。八大王打四川時,打到土門東面,獨雄大王弟兄七人(亦說九人、十二人)變作黃蜂螫八大王土兵,將其嚇退。為紀念獨雄大王,人們立獨雄廟,每年舉行獨雄廟會。
還願酬神
還願酬神是四川省阿壩藏族自治州茂汶一帶羌族的宗教節日,每年農歷十月擇日舉行,節期一至兩天。屆時,人們集資交給該年的會首備羊、酒等供品,並請端公跳神祝辭。端公又稱“阿爸許”,即羌族的巫師,跳神時頭戴休匹兒(皮帽,用金絲猴皮制成、敲擊羊皮鼓,地點多在山王廟。有的地區在上山王廟前夜要燒火守夜。酬神時各家帶一只雞敬神。還願酬神後,眾人聚在會首家吃羊肉、喝酒。此節禁止外人及婦女參加。
敬娘娘菩薩
敬娘娘菩薩是四川省阿壩藏族自治州一帶羌族傳統祭祀節日,每年農歷三月三日舉行。屆時,已婚婦女要設供祭祀娘娘菩薩,無子的求神賜子,有子的求神保佑自家孩子平安。
立勒克西
立勒克西是四川省阿壩藏族自治州茂汶一帶羌族民間節日,每年農歷正月初九日或九月初九日舉行。“勒克西”是一種方形小石塔,約六七尺高,一般立在山上或村子附近,最上層用小白石砌一周,頂上供一白石、牛角、羊角。塔內的一個陶罐中裝有五谷,塔的小門朝南,立好後要定期行祭。羌族人每家還有一小勒克西,小塔正對大門。人們每日早晨在小塔裡燒柏枝,並磕頭禮拜,認為白石神威靈永鎮一方,福佑全家,每逢喜慶節日,都要在小塔頂插柏木或杉木竿,竿上用羊毛線扎上彩色紙條,以示喜慶。羌族認為“九”是吉利數字,所以在正月初九或九月初九立勒克西。
領歌節
領歌節是四川省阿壩藏族自治州茂汶縣曲谷一帶羌族的婦女節日,羌語稱“瓦爾窩腳”,意為“五月初五”,即節日從農歷五月初五日開始。節前幾個婦女到山邊的塔子去祭祀女神,然後召集全體婦女穿上新服裝參加節日活動。節日歌舞由老年婦女領頭,在本村挨家挨戶跳並祝賀主家快樂,每戶人家都得熱情招待。舞遍各戶後,再到場壩上歌舞,共慶三天。如果當年春天和夏天本村死了五十歲以下的婦女,領歌節則不能舉行。
牛王會
牛王會是四川省阿壩藏族自治州部分地區羌族傳統祭祀節日,每年農歷十一月一日舉行,節期一天。此日,要讓耕牛休息,主人喂以面馍和麥草,表示慰問。有的地方做日、月形馍馍,掛在牛角上,然後敞放牛群,任其悠然活動。牛主人到牛王廟焚香,燃蠟、燒紙錢,並宰羊一只,雞一只,祈求牛王祌保佑耕牛平安,不遭瘟疫。
羌年
羌年又稱小年。四川省羌族民間傳統節日,每年農歷十月初一日舉行。屆時,人們聚集在家中,停止勞動、出門。各家各戶在家中蒸食莜面做的三叉形“達瓦”。也有的地方人們用面粉制成牛、羊、馬、雞等形狀的祭品,祭祀祖先和白雲石天神。還有的地方請端公跳神,直至村寨邊的神樹林,殺羊獻祭,將羊血撒在祭壇前敬祌,羊肉按戶數平均分配,節日期間,青年男子身著花衣,在彩色腰帶上插一截油竹竿,裡邊插三根野雞翎子,載歌載舞到各家各戶祝賀。然後,由老年人領唱,眾人合唱喜慶歌,跳鍋莊舞,暢飲“咂酒”,共慶豐收。在四川省阿壩藏族自治州茂汶一帶的羌族,過羌年則有特殊規定:全寨人中,在當年沒有成年人死亡方可過羌年,否則只過春節。
端午節
每年農歷五月初五這一天,四川省羌族男女老幼都要飲一點雄黃酒,並擦一點在耳邊鼻邊,灑一點在戶沿窗間,以防蚊蠅草虱蛇蠍以及穢氣進人,保佑家人無恙。凡能外出走動的人,盡可能到山上踏青染露,人們認為踏了端午露,強身又健骨。這一天采來的艾草菖蒲藥性最好,采回艾草菖蒲後配以石榴花插在門上。羌族地區不產糯米,因而節日不吃粽子,但卻要讓小孩佩帶粽子香包。包內裝有艾草、菖蒲、香草,外用彩布、筍殼包裹,再用五色絲線編飾。有的人家把香包縫在嬰孩衣帽上,或在他們的臂腕束上五色絲線,保存了《風俗通》中“五月五日,以五色絲系臂者,辟兵及鬼,令人不濕病”的古俗。這一天還必須要由有經驗的婦女給小女孩穿耳戴墜:先用花椒麻耳,用花椒刺刺穿耳垂,再塗上雄黃酒,然後戴上耳墜。
觀音會
觀音會是四川省阿壩藏族自治州茂汶羌族自治縣、理縣一帶羌族傳統宗教節日,每年做會三次,會期分別為農歷三月十九日、六月十九日和九月十九日。屆時,人們於觀音廟供拜設祭。婦女祈求觀音菩薩賜子、保佑兒童平安。
祭山節
祭山節是四川省羌族民間的宗教節日,每年農歷三月至五月,各地擇日舉行,地點在村後的神林。據說這裡乃山神所在,故歸全寨公有,林木禁止砍伐,也不能在其中割草放牧。屆時,大家要買一只白毛公羊,每人帶三個叉形饽饽,一些白面饽饽和煮熟的豬膘(一種連皮帶毛掛在屋梁上熏干的豬肉)。祭時,先將酒灌人白羊耳中,羊發抖即表示山神已領受,人們於是歡呼,宰了白羊,各分一塊,並互相贈送吃食。巫師念經求當年農業豐收,祭山即告結束。回家後,各家再用分回的羊肉祭祖,才能全家食用。祭山是羌族的大典,婦女不能參加。
青苗會
青苗會是四川省阿壩藏族自治州一帶羌族傳統的祭祀節日,每年農歷三月十二日舉行。屆時,各戶集資買一只羊宰殺,供奉土地菩薩,以祈求土地菩薩保佑田中青苗,恩賜豐收。此日忌路一天,禁止過往人等人寨。
殺牛祭山
殺牛祭山是舊時四川省阿壩藏族自治州茂汶羌族自治縣赤木蘇一帶羌族祭祀節日,每年農歷五月十五日舉行,節期一天。節前,各戶集錢由會首買一條未破相、未勞動過的三歲公牛。祭山時,端公敲羊皮鼓跳神,會首等宰牛,以牛血塗白石(即山神),並以全牛置石前獻祭。祭畢,將牛抬回寨中分食。土門永鎮溝一帶至清末仍保留有殺牛祭山風俗。祭後將牛皮掛樹上,由主祭者在牛皮下走過,儀式方告結束。
山神祭
山神祭是四川省阿壩藏族自治州一帶羌族的宗教節日,每年農歷三月或五月擇日舉行,節期一天。羌族普遍崇拜“阿渥爾”(一種乳白色的石英石),並以其為各種神靈偶像。山神偶像為上搭神龛的一塊大白石。事前,大家集資交該年會首買羊、香燭,備雜酒,並請端公。祭日,每戶一人著新衣,帶月牙形三叉形馍及一些煮熟的豬膘,清早隨端公會首上山。臨近山神,端公以小竹箭對空回射,跳躍至山神前禮拜並誦祝辭,撒青稞。會首同時以香燭、紙花、馍等獻祭。爾後,眾人將酒灌入羊耳,並大吼三聲,羊發抖,象征山神已領受。端公則在一旁察看羊抖狀況,預測年成豐歉。隨之端公開始跳神,同時分杉樹枝給眾人帶回家插在屋頂“阿渥爾”旁,以求吉利。端公跳神畢,圍火休息。會首率人在神樹林宰羊,以羊血塗山神石尖端,將羊角置神旁。羊肉煮熟,眾人分食,並飲酒跳鍋莊舞。山神祭後,照例封山不許砍柴。此節儀式現已從簡。
羊神祭
羊神祭是四川省阿壩藏族自治州羌族宗教節日,每年農歷正月初五日舉行。節期一天,羌族以羊神為畜牧之神,以泥石砌成圓錐塔,中鑲一塊白石為神形。祭日,遠近牧民趕著羊,並攜帶香、酒或一只雞前來敬羊神,祈求羊神保佑羊群興旺,免遭豺狼、豹熊之害。
玉皇大帝會
玉皇大帝會是四川省阿壩藏族自治州茂汶羌族自治縣高龍一帶羌族宗教節日,每年農歷正月初九日舉行,節期一天。屆時,人們盛裝,各戶門前陳設香案供品祭祀玉皇大帝。此日由會首辦席,遍請客眾,然後大家安龍燈,跳鍋莊娛樂。會後,各戶出一升玉米交會首,以籌辦下年玉皇大帝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