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巴族人普遍信藏傳佛教,少數人信仰原始宗教,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區東南部的門隅地區,是我國的少數民族之一,門巴族人民淳樸善良、熱情好客,你知道門巴族有哪些傳統節日和風俗習慣嗎?馬上來看看筆下的門巴族民族風情吧!
門巴族簡介
門巴族主要聚居在西藏墨脫、林芝、錯那等縣。“門巴”意為居住在門隅的人。門巴族有自己的語言,無文字。多通曉藏語,通用藏文。
門巴族聚居位於世界屋脊喜馬拉雅山東南,峰巒重疊,原始森林茂密。奔騰的雅魯藏布江在林芝、墨脫一帶急轉南下,形成肥沃的河谷地帶,氣候溫和,雨量豐富,四季常青,被譽為“青藏高原上的江南”。過去,由於山川阻隔,對外交通十分困難,外界人很難涉足境,令人們十分向往。
門巴族的民歌曲調優美,流傳久遠。其中以“薩瑪”酒歌和“加魯”情歌最為奔放、動人。著名的詩歌集《倉央嘉措情歌》為六世紀達賴喇嘛倉央嘉措所作。
門巴族主要以農業為主,兼營畜牧業、林業。
門巴族人民生活在西藏高原的門隅地區,自古就與藏族有著密切的聯系。公元823年設於拉薩大昭寺前的“甥舅和盟碑”記載中提到的孟族,就包括門巴族,門巴族的先民,很早就在西藏南部的喜瑪拉山區繁衍生息,與藏、培巴等民族長期相處。早在公元7世紀,吐蕃王朝的疆域就包括這裡。門巴是這裡的土著。在門巴族的發展中,吸收了藏族的血緣。13世紀,門隅作為西藏的一部分,正式歸入中國版圖。17世紀中葉以後,門巴族一直在西藏政教合一的地方政府的統治之下。門巴族人主要從事農業生產,也兼營畜牧和狩獵。在封建農奴制度的統治下,生產力水平十分低下,采用刀耕火種的落後的生產方式,生活非常貧困。1959年西藏地區實行了民主改革,門巴族人民和藏族人民一起翻身作了國家的主人。特別是隨著改革開放的大好形勢,門巴族人民的經濟和文化都取得了很大的發展。
門巴族的傳統節日
大年
西藏自治區珞瑜地區墨脫、梅楚卡一帶門巴族的大年於每年藏歷正月初一舉行,節期為五天左右。節前,各家各戶普遍釀制白灑、包谷灑、雞爪谷酒、青稞酒。准備充足的豬肉、牛肉和羊肉。還要炸江米果子和用薄石板烤烙荞麥餅。除夕前兩天,家家戶戶進行大掃除,待天黑時把垃圾倒到三岔路口,以示送舊迎新,全年吉祥。之後,在房屋中牆上畫上“吉樣徽”。初一、早晨背回“吉祥水”,全家著新衣,吃團圓飯。初一一般不外出做客,絕對禁止掃地,不能說不吉祥的話。從初二開始正式拜年,親朋好友相互做客。晚上在村寨周圍燃起熊熊篝火,青年男女和小孩圍著篝火唱歌、跳舞,飲酒歡樂,直到天亮。節日期間還要聚集一起唱歡樂明快的“薩瑪”酒歌,或相互祝福祈禱,或贊美主家房屋、牲畜、農具等。還要跳假面宗教舞,演員們戴上各種動物面具,反披動物皮,在鑼钹的伴奏下歡跳。
小年
西藏自治區墨脫、梅楚卡、巴加西仁和更仁一帶門巴族小年於每年藏歷11月1日舉行。因正值農閒時期,一般過15天左右。
節前家家戶戶都准備了充足的烤白酒、包谷酒、雞爪谷酒和青稞酒以及豬、羊、牛肉。同時,還准備上等大米,炸江米面果子,用石板烤烙荞麥餅。小年除夕,把屋內外打掃干淨,待太陽落山時把垃圾倒棄在三岔路口,意在送舊迎新,以求全年吉祥如意。除夕夜,全家守夜不睡,准備各種供品和全家人的節日新裝。深夜,人們要去河邊背“吉祥聖水”,如果在雞叫第一遍能打到“吉祥聖水”,便高聲歡呼,意味著全年大吉大利。全家人要用“吉祥聖水”洗臉、燒茶、做飯。然後換上新裝圍坐吃年飯。年初一,日一般不外出做客,更不能掃地倒土。大人還要教育和提醒男孩子不要亂串門,如果年初一哪家牛要生犢,男孩去了,認為生小公牛,人家不高興,如果女孩去了,就會生小母牛,生小母牛意味著招財進寶;全家和鄰居都很高興。
從初二開始相互拜年祝賀。按傳統習慣各戶都要分別邀請全村各戶的人(一個村子一般為七、八戶)到家中做客,要招待中午和晚上兩餐飯酒。夜晚在村寨四周燃起篝火,全村人圍著閃閃跳躍的火焰,跳舞、飲酒、唱歌,盡情高歌反映民族中活、狐意志和願望的“薩瑪”(酒歌),歡唱反映男女之間愛情的“加魯”(情歌),形式行合唱、對唱,也有領唱。十一月五日還要進行射箭比賽。
曬佛節
“曬佛節”,又稱瞻佛節和浴佛節,多數藏族地區於每年的二月初或四月與六月中旬舉行,具體日期各寺不同,門巴族也有過曬佛節的習慣。所謂“曬佛”,就是把寺院裡珍藏的巨幅錦緞織繡佛像,抬出來(平時是卷起來收藏保護的)展示於光天化日之下及廣大信眾面前,讓善男信女觀瞻膜拜。
傳招大法會
傳招大法會(有的譯為“傳昭”)是藏教傳佛教格魯派創始人宗喀巴於明永樂七年(1409年),首先在拉薩為紀念釋迦牟尼示現神變降伏妖魔而創設的祈願法會。佛祖釋加牟尼在天竺捨衛地方,於藏歷火龍年(公元前511年)正月初一至十五,與外道師斗法,比賽神變,最後獲勝,節日裡首先是講經,過後到了正月十五燈節,達到高潮。十八日至二十三日,數百名青年身穿古代騎士服裝,手執經幡和兵器,結隊策馬巡游鬧市,並於廣場展開群眾性文體活動。二十四日拋撒祈願驅鬼。
雀可節
雀可節是西藏自治區錯那縣門巴族民間農祀節日,每年藏歷七、八月份擇日舉行,節期三至五天,目的是預祝農業豐收。節日期間每個村子都要請一、兩個紅教喇嘛來念經,全村的男女老少要跟著喇嘛繞莊稼地一周,大家共同祈求老天雨順風調,不遭蟲害。在喇嘛到村子裡念經祈禱期間,村子要派一個人到喇嘛家干活,作為喇嘛為村民服務的報酬。門巴族雖主要信仰藏傳佛教,但還有濃厚的原始宗教信仰殘余,雀可節便是多神崇拜的表現。
門巴族的風俗習慣
門巴族日常生活習俗
門巴族狩獵是一種集體活動,狩獵時自願結伙,公推首領,首先擊中獵物者,在分肉時要分得雙份,其余人均一份。狩獵結束後,將肉割好、烤熟背回。如果獵物很多,則在離村較近的地方點火為號,召集村民共同來接應,進村後要將多余的獵物分給村人或共同聚餐。如果在歸途中遇見行人,無論相識與否,都要贈達一份獵物,認為這樣下次狩獵才有好運氣。
門巴族好客,凡有客至,全家人攜酒到村口為客人洗塵,並做好米飯、炖肉款待。宴請客人時,主婦要站立一旁,為客人斟酒,並保證客人的酒杯總是滿的。如客人酒醉主人會很高興,認為自己的真誠為客人所接受。客人離別時主家要執酒送到村外。
門巴族一部分人不吃雞、雞蛋、馬肉、狗肉、驢肉和猴子肉。家裡有了病人,要在大門口壓上帶刺的樹枝,外人來了就不進去。
門巴族的婚俗
門巴族婚禮饒有風趣,婚禮前,新郎一方要帶幾竹筒酒上路迎親,新娘途中要喝三次酒。新娘進屋後,新郎家要擺酒肉和油餅款待客人,屆時新娘的舅舅要故意刁難新郎家,以考驗男方的誠意。新郎家要獻哈達、陪話,不斷增加酒肉,直到舅舅滿意後,才能開懷暢飲。婚宴上,新郎、新娘要輪流給客人敬酒,客人還要求新郎、新娘互敬對飲,並讓他們當眾比試誰喝得快,誰先喝完就預示著今後誰當家。門巴族婚姻為一夫一妻制。
門巴族的食俗
門巴族日食三餐,有些地區主食糌粑。門達旺地區、錯那縣、墨脫縣等地以雞爪谷加工成食品作為主食。門巴族還喜用荞麥面在薄石板上烤烙荞麥餅。大米的吃法與漢族相同,玉米和雞爪谷則用來做成糊粥食用。肉類以牛、黃牛肉居多,也食豬肉和羊肉及獵獲的野生動;食用方法習慣炖或制成肉干。
有些地區種植蔬菜歷史悠久,品種有南瓜、黃瓜、白菜、西紅柿、洋白菜、辣椒、非菜等。
門巴族善用雞爪谷、玉米、高粱等糧食釀酒。所有餐具大都是木制,門巴族食工制作的木碗,已成為傳統的手工藝品。
門巴族的服飾
門巴族的服飾受藏族影響較大,男女都穿氆氇袍,腰間都系紅氆氇腰帶,很像藏裝,但衣著比藏裝短小。他們胸前掛“噶烏”——一個內裝佛像及經卷的金屬護身盒,這也同藏族的習俗很相近。由於地處亞熱帶,男女一般都穿長短兩種上衣。婦女喜歡身披羊皮或牛犢皮,梳長辮,胸前佩戴松耳石、紅珊瑚、瑪瑙等串成的飾品,戴手镯、戒指。女子的內衣顏色多樣,為圓口套頭式。男子多穿氆氇袍和绛紅色的長袍,腰間都掛一把砍刀,頭戴一種叫做“拔耳甲”的帽子,帽邊在額頭上方有個缺口。
門巴族的居住
門巴族因為生活在喜馬拉雅山南坡低而熱的谷地,所以住的是干欄式的房子。住房一般都是就地取材,用木頭、竹子、草、石塊等建蓋,既簡單又適用。房屋多半是木頂、竹頂或草頂的兩層小樓,外有曬台,用木板、石塊或竹籬笆做牆。屋頂為人字形,上層住人,下層關牲畜。晚上睡覺時,在室內地板上鋪上粗毛毯或者獸皮,和衣而臥。門巴族有自己的語言,但方言差別較大。多數門巴人都能講藏語。門巴族沒有自己的文字,通用藏文。
門巴族村寨相對分散,十幾戶、幾十戶的村落,往往分幾個居民點。房屋結構因氣候差別而略有不同。
門隅一帶的住房用石頭砌牆,“人”字形屋頂上覆蓋木板,加壓石板。房屋多為木頂、竹頂或草頂的兩三層閣樓。以石塊、木板或竹籬築牆,屋頂多為“人”字形。上層放草和秸稈;下層關牲畜;中層則是一家人的居所。
墨脫地區的門巴族人的住房以干欄結構為主,房屋與地面相距一米左右,人字形房頂,用蕉葉或木板覆蓋,再用石板壓頂。所有建築門都朝東,因為他們認為太陽出來就照進家門,是吉祥如意的象征。
門巴族的喪葬
門巴族的喪葬表現出多樣性與復雜性的特點,就葬式看,有土葬、水葬、火葬、天葬和崖葬,還有屋頂葬和屋底葬;有一次葬,也有二次或三次葬型的復合葬。其喪葬過程更是禮儀繁缛,活動甚多。門巴族喪葬的復雜性,還表現在不同地域的門巴族在看待和選擇葬式上觀念殊異。
葬式的選擇不同,但在出殡前對屍體的處理以及儀式卻基本一致:人亡後,將屍體用繩子或死者腰帶捆縛,並腿屈膝或蹲式,雙手交叉胸前,男性死者左手靠胸、女性死者右手胸,狀似胎兒。為死者設置靈位,擺放供品,停屍數日。停屍期間,請喇嘛念經做法事,擇定安葬方式、出殡時辰和葬地方位,並確定背屍人和屍體出屋方向。
在多種葬式中,土葬和水葬是最普遍的,為一般群眾所采用。火葬、天葬、崖葬多為富裕戶、頭人、喇嘛等采用。屋頂葬、屋底葬僅適用於夭折的未成年孩子。
門巴族的禁忌
墨脫門巴族認為一個月的五、十、十五、二十五、三十日為“喪葬日”,這些日子裡不能介紹婚姻,禁止人們下地勞動,禁止上山打柴和下河抓魚,亦不准殺牲,只能在家干家務勞動。
獵人出行獵前三天,家裡不能煮酒,外人不能進屋。
家裡人出遠門旅行或交換,當天不能掃地,違反了認為人畜不能平安,交換也不順利。
家裡有人患病,要在門口插上有刺的樹枝以示外人莫入,以免把鬼帶進加重病情。半夜裡忌諱聽見狗叫雞叫,公雞叫預兆不吉利,辦事不順利;蛇鑽進屋裡或者看見死蛇則認為預兆不好。
有些地方對男女婚配屬相有忌諱,如鼠和馬、牛和羊、狗和龍、豬和蛇、猴和虎等屬相碰在一起的男女不能婚配。認為人逢十二、二十五、三十七、四十九、六十一、七十三、八十五的年歲可能會遇上災難。門巴族稱這些年齡“嘎”。
新娘出嫁,新郎入贅行至途中,忌諱遇上背空筐或空水筒的人,如回避不了,預示婚後不祥。
門巴人不殺生,尤忌殺牛,認為牛勞苦一生,還供人奶食,殺它覺得殘忍,往往任其老死。
門巴族家中來了客人,不能從客人面前走過,必須從客人身後繞行。晚上要等客人睡下,主人再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