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爻辭”是易經之中對不同的卦象題下所系文辭,從而在卦象中得知人生及
命運的變化。易經中總共分為六十四卦,每一卦都有相關的爻辭。那麼關於易經“晉卦爻辭”是怎樣的呢,易經晉卦析命運又是如何?如果您還不是很了解,下面看看相關的內容吧!
易經晉卦爻辭
易經晉卦爻辭解釋
第三十五卦:《晉卦》
晉:康侯用錫馬蕃庶,晝日三接。
【白話】《晉卦》象征長進:就像才干出眾的公侯得到了天子的賞識,不僅賜給他許多車馬,而且在一天之內多次接見他。
《象》曰:明出地上,晉;君子以自昭明德。
【白話】《象辭》說:“陽光從地面上升起,象征著前進和昌盛,也象征著發出自己的光和熱。所以,君子應該充分顯示自己的才華和美德,發揮自己的作用。
初六,晉如摧如,貞吉;罔孚,裕無咎。
【白話】初六,剛開始前進就遇到了障礙和阻攔,但是只要能夠堅守正道,始終如一,就一定會吉祥如意。由於它還沒有樹立起自己的威望,所以能夠不受約束地去處理問題,而不必擔心會有什麼過失。
《象》曰:“晉如摧如”,獨行正也;“裕無咎”,未受命。
【白話】《象辭》說:“向前進遇到障礙和阻攔時”,要能夠持之以恆,按照自己所遵循的原則繼續不斷地努力,才會得到吉祥如意的結果。“隨意行動也不會有什麼過失”,是因為它還沒有被賦予什麼權力、責任和使命。
六二,晉如愁如,貞吉;受茲介福,於其王母。
【白話】六二,前進時充滿憂愁思慮,但是如果能堅守正道,始終如一,將會吉祥如意。而且會獲得極大的恩惠和福澤,是高高在上的王母所賜給他的。
《象》曰:“受茲介福”,以中正也。
【白話】《象辭》說:之所以能夠“獲得極大的恩惠和福澤”,是因為它位置居中,行為符合身份和正道。
六三,眾允,悔亡。
【白話】六三,它的所作所為已經得到了眾人的認可和贊同,努力進取,悔恨將會消失。
《象》曰:“眾允”之志,上行也。
【白話】《象辭》說:“得到眾人認可和贊同”的志向,是要努力向前奮斗。
九四,晉如鼫鼠,貞厲。
【白話】九四,向上邁進像那既貪婪又怕人,而且沒有什麼專長的梧鼠一樣,即使能夠嚴守自己的本分,也免不了災禍。
《象》曰:“鼫鼠貞厲”,位不當也。
【白話】《象辭》說:之所以“像梧鼠那樣,即使能夠嚴守自己的本分,也免不了災禍”,是因為它所在的位置不對。
六五,悔亡,失得勿恤;往吉,無不利。
【白話】六五,悔恨已經消失,也有不著考慮得失的問題。只要勇往直前,就會吉祥如意,所有的一切都變得是那樣的順利。
《象》曰:“失得勿恤”,往有慶也。
【白話】《象辭》說:“用不著考慮丟失”,只要繼續努力奮斗,就必然會有吉祥福慶的。
上九,晉其角,維用伐邑,厲右,無咎;貞吝。
【白話】上九,向前邁進似乎已經達到了頂點,就像到達獸角尖上一樣,盛大的氣象已不復存在了。只有像攻打城池那樣,建立新的功勳,或許可以避免災難轉為吉祥;而且一旦這樣做了,將不會產生過失。但即使如此,它以後的發展趨勢也只能是越來越差。
《象》曰:“維用伐邑”,道未光也。
【白話】《象辭》說:“只有像攻打城池那樣”,說明前進繁盛已經達到了頂點,再也難以發展光大了。
易經晉卦析命運
晉(卦三十五)——敲響進攻敵人的戰鼓
【原文】
(坤下離上)晉①:康侯用錫馬蕃庶②,晝日三接③。
初六:晉如摧如④,貞吉。罔孚裕⑤,無咎。
六二:晉如愁如(6),貞吉。受茲介福(7),於其王母(8)。
六三:眾允(9),悔亡。
九四:晉如鼫鼠(10),貞厲。
六五:悔亡,失得勿恤(11)。往,吉。無不利。
上九:晉其角(12),維用伐邑(13)。厲,吉,無咎,貞吝。
【注釋】
①晉是本卦的標題。晉的意思是前進,指作戰中的進攻。全卦的內容主要講戰爭。“晉”字既與內容有關,又是卦中多見詞,所以用作標題。②康侯:指周武王的弟弟康叔封。錫:用作“賜”,意思是賜予。蕃庶:繁育,繁殖。③晝日:終日,一整天。三接:指多次交配。④摧:摧毀,打垮。⑤罔:無。孚:抓,搶奪。裕:這裡指財物。(6)愁:用作“遒”,意思是迫使投降。(7)茲:此。介:大。(8)王母:祖母。(9)允:用作“郓”,意思是進,這裡指進攻。(10)鼫(shi)鼠:這裡用來形容膽小如鼠。(11)失得:失敗,失利。恤:擔憂,氣餒。(12)其:則。角:較量。(13)維:考慮。①晉是本卦的標題。晉的意思是前進,指作戰中的進攻。全卦的內容主要講戰爭。“晉”字既與內容有關,又是卦中多見詞,所以用作標題。②康侯:指周武王的弟弟康叔封。錫:用作“賜”,意思是賜予。蕃庶:繁育,繁殖。③晝日:終日,一整天。三接:指多次交配。④摧:摧毀,打垮。⑤罔:無。孚:抓,搶奪。裕:這裡指財物。(6)愁:用作“遒”,意思是迫使投降。(7)茲:此。介:大。(8)王母:祖母。(9)允:用作“郓”,意思是進,這裡指進攻。(10)鼫(shi)鼠:這裡用來形容膽小如鼠。(11)失得:失敗,失利。恤:擔憂,氣餒。(12)其:則。角:較量。(13)維:考慮。
【譯文】
晉卦:康侯用周成王賜予他的良種馬來繁殖馬匹,一天配種多次。
初六:進攻打垮敵人、占得吉兆。沒有搶奪財物,沒有災禍。
六二:進攻迫降敵人,占得吉兆。獲得這樣的福祐,是受了祖母的庇護。
六三:萬眾進攻,沒有悔恨。
九四:進攻時膽小如鼠,占得凶兆。
六五:沒有悔恨,即使戰敗也不氣餒。前進,吉利。沒有什麼不利。
上九:進攻敵人必須較量力量,可以考慮攻打敵方城邑。凶險,吉利,沒有災禍,占得險兆。
【讀解】
一而再,再而三地寫戰爭,除了證明這一“王者之事”的重要外,也說明遠古戰爭的頻繁,幾乎就像家常便飯,只要,心血來潮,就可以大動干戈,不顧百姓奴隸的死活,不管對生產生活造成的劫難。
戰爭的動因和目的,在那時不外乎攻城掠地,搶劫財物,抓獲俘虜作奴隸和獻祭的犧牲品,或者是鎮壓統治集團內部的異己勢力。這種帶有原始暴力色彩的戰爭,很難說有什麼正義和非正義之分,全是“肉食者謀之”的事情,給平民百姓帶來的結果除了災難之外,沒有任何好處。
可是,後來的所謂“史家”總要為某某君王討伐某人的戰爭找出種種贊美的理由,竭力誇大某些並非真實的因素。“成者為王,敗者為寇”,幾乎成了中國傳統史家的心理定勢。這個邏輯的實質,便是對強權、暴力和專制的頂禮膜拜,為戰爭販子帶上勝利的花冠。
今天來思考戰爭,應當完完全全跳出這種巢臼,站在平民百姓的立場上,從社會經濟穩定繁榮的全方位角度來提出問題,才符合人類社會發展的大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