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蒙卦卦象為:下坎上艮。山水蒙卦有哪些含義與作用?山水蒙卦在易經占卜中的應用是什麼?想了解的話那就來看看下面的相關內容吧!
山水蒙卦在易經占卜中的應用
詳解山水蒙卦在易經占卜中的應用
山水蒙卦為王莽(公元前45—公元前23年)篡漢時卜得之卦,乃知漢室必有中興之主。王莽篡奪了漢室江山,建立新朝。但其為政卻激起了綠林,赤眉起義,最終被推翻,而參加起義的西漢宗室劉秀統一天下,延續漢柞。
在占卜中,山水蒙卦代表著蒙昧,是有危險需要停止的征兆。在這個卦象中,因為蒙昧,所以不容易看清形勢。雖然有好的願望,也有吉兆出現,但卻困難重重,容易受到引誘而做出不好的事。所以得到山水蒙卦的人常處於徘徊、疑惑不前中,此時應該冷靜地分析,用自己的智慧和知識去引導自己,避免被惡念影響,就能漸漸往好的方向轉變。
《魏志•管辂傳》中記載了一則與山水蒙卦有關的例子。淸河縣的縣令徐季龍吩咐獵人去打獵,獵人走後,他讓管辂來占卜獵人將獵獲什麼獵物。管辂起卦一算,說:“一定是獵獲到一種小型的野獸,這種野獸不能食用。它有爪子和牙齒,但力量微弱不強;它有茂密的斑紋,但不明亮。它既不是老虎,也不是野雞,應該是狸。”獵人在傍晚時分歸來,果然帶回了狸。
山水蒙卦是坎下艮上,在艮卦所代表的事物中,有“為黔喙一屬”之說,“黔喙”是黑嘴的意思,用來代指虎豹一類的野啓,艮又有小之意,所以應該是小型野獸。坎的上兩爻為半個兌,下兩爻為半個離。兌代表口,只有半個口,就意味著不能食用;兌又代表爪牙,半個兌就說明其力童不強。離代表紋飾,半個離代表斑紋不明顯。兌又代表老虎,離又代表野雞,半兌和半離正說明既不是老虎,也不是野雞。這個小型野獸也可能是狐狸,但狐狸紋理明麗,所以只能是狸了。
蒙卦,什麼是蒙卦
蒙卦 蒙為“正始”之卦 消息:正月
坎下艮上 大象:山下出泉 讀曰:山水蒙 五行:屬土
山水蒙卦的卦序:物生必蒙,故受之以蒙。蒙者,蒙也,物之稚也。
山水蒙卦的卦體:二陽四陰之卦,觀類,觀二之五成蒙,屬離宮四世,錯革,綜屯,內互震,外互坤,合互復,以九二為卦主。
象曰: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
泉流山下,出而遇險,未知所適,蒙昧而果行之象,君子宜法此象,以果決其行為,養育其德行,所以正聖功也。
山水蒙卦的卦德:情剛性剛,情止性險。
山水蒙卦的卦名:蒙。下坎上艮,二上兩爻包坤,有離象,火熏於地,水氣蒸發形成蒙胧,此是合內外之象義而定名。說文:蒙與萌通,萌草生芽,物之始生,稚幼之貌。在乾坤兩元之後,剛柔始交,初交成震,再交成坎,三交成艮,故坎震合而為屯,坎艮合而為蒙,所以次屯。陸振奇雲:“屯者世之蒙,乃未開化之天下,故曰草昧;蒙者人之屯,乃未學之赤子,故曰童蒙。”
山水蒙卦的卦義:蒙者,昧也,幼小之貌,物之稚也,齊人謂萌為蒙。
山水蒙卦的卦用:蒙,稚也,物之稚者,端本為急,必教之以成其器,育之以善其生,教之育之,此長者之責,亦先知先覺者之責也。
蒙者,有所蔽之謂也。人性本善,明德常存,祛蔽以求明,發蒙以瀹性,順而導之’溥博淵泉,渙然冰釋矣。
山水蒙卦的卦辭:蒙,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渎,渎則不告,利貞。
彖曰:蒙,山下有險。險而止,蒙。蒙亨,以亨行,時中也。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志應也。初筮告,以剛中也。再三渎,渎則不告,渎蒙也。蒙以養正,聖功也。
山水蒙卦的爻辭:初六:發蒙,利用刑人,用說桎梏,以往吝。
象曰:利用刑人,以正法也。
九二:包蒙,吉,納婦吉,子克家。
象曰:子克家,剛接柔也。
六三:勿用取女,見金夫不有躬,無攸利。
象曰:勿用取女,行不順也。
六四:困蒙,吝。
象曰:困蒙之吝,獨遠實也。
六五:童蒙,吉。
象曰:童蒙之吉,順以巽也。
上九:擊蒙,不利為寇,利御寇。
象曰:利用御寇,上下順也。
山水蒙卦淺解:
蒙,內卦象為水,為險,為陷;外卦象為山,為止,為求。有崇山峻嶺,險象環生,蒙昧萌芽的現象,蒙又有幼稚、渾沌、純樸之義,且有萌芽、生長、成熟、求知之義。本卦以六爻喻啟蒙教育或作人處世的態度。初六,陰居陽位,指蒙昧無知的兒童須要啟發,故曰“發蒙"。九二,剛中得位,指教導有方而行“時中”之教的師長。六三,陰柔失正,乘凌九二之陽剛,乃既處蒙昧,又急於求進,故曰“無攸利”。六四,以柔處柔,獨自遠離陽剛,如困陷於蒙稚之境,故"獨遠實”。六五,應九二,剛柔相濟,上下融洽蒙以養正”,乃傳道授業的最高境界。上九,以剛居柔,猶如嚴厲的老師以猛擊的方式,施教蒙稚不相宜,而應循循善誘,則“上下順也”。人類的本性原本天真無邪,且有冒險犯難的精神。及長也,有追求知識、獲致滿足的意向。在這過程中,難免不有妄動或偏激的行為,故必須培育與教養。在蒙昧時期,必須有優良的教師予以啟蒙開導。自己也要自奮自發,求學求知。社會國家也有培養教育人民的責任。蒙稚的另一啟示也要注意兩點:即做人必須以樸素純真的本來面目對人,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保持樸實敦厚;不宜裝模作樣,自作聰明。其次,求知與精進要虛心求教,適可而止,不宜叨叨煩絮,形成干擾,反會遭到不良的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