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暑?這個節氣的字面意思是不是有點不好理解呢?處是終止、躲藏的意思。處暑是表示炎熱的暑天結束。處暑是秋天的第二個節氣,它與大暑、小暑以及大寒、小寒一樣,都是表示氣溫冷暖程度的節氣,處暑被認為是代表天氣由熱到冷交替的轉折點。處暑後白天熱,早晚涼,晝夜溫差大,降水少,空氣濕度低。在這樣的環境下,人容易出現口鼻干燥,咽干唇焦的燥症。2017年的處暑是哪一天呢?下面就為你講解。
2017年處暑節氣具體時間
2017年處暑節氣時間為公歷(陽歷)2017年8月23日6時20分09秒,農歷(陰歷)2017年七月初二,星期三,干支:丁酉雞年戊申月丙寅日。
每日胎神占方:倉庫碓外西北
五行:楊柳木、開執位
沖:沖鼠(丙子)煞北
彭祖百忌:壬不汲水更難提防 午不苫蓋屋主更張
吉神宜趨:月德、天恩、玉宇、四相、月恩、鳴犬、天馬、時陽、生氣、不將
宜:嫁娶/結婚/婚嫁、訂盟/訂婚、納采/文定/過訂/完聘/大定、祭祀、齋醮、普渡、解除、出行、會親友、開市/開業/開張、納財、修造/裝修、動土、豎柱、上梁、開光、開倉、出貨財、納畜、牧養、開池、破土、啟鑽
凶神宜忌:災煞、天火、白虎
忌:出火、入宅、蓋屋、安門、安葬
處暑吃什麼傳統食物
1、鴨子
南京人傳統的飲食習俗是在“處暑”時節吃鴨子。鴨子,特別是南京江寧湖熟地區的麻鴨最為搶手,據悉,那裡的鴨子味甘性涼,肥瘦適宜。如果沒有空,老南京人都會去熟食店買半只鴨子回家;有空的人都會在家炖上“蘿卜老鴨煲”或做“紅燒鴨塊”送給鄰居,這就是俗語中說的,處暑送鴨,無病各家。
杭州人習慣將鴨子分為老鴨兒、嫩鴨兒、呆大鴨兒,就營養來說,老鴨瘦肉多,水分含量少,相對口味和營養都會好一點,適合煲湯解暑氣,而肉鴨則多用來做烤鴨、醬鴨等。對如何辨別老鴨和嫩鴨,這裡有一個小竅門:老鴨一般毛長得比較齊,嘴和腳掌比較硬,顏色發黃、發黑,摸上去骨頭比較硬。另外,同樣的個頭,老鴨比嫩鴨分量重。
2、龍眼
“處暑”到了,“避暑”也就結束了。老福州“處暑”之後不再喝涼茶,而多吃些“補氣”、“補血”的東西,老福州習慣吃龍眼,龍眼剝殼後泡稀飯吃。處暑過後要進入秋天,中醫上有“補秋”的說法,所以少喝涼茶、多吃龍眼是有道理的。這個時候講究“補氣”、“補血”,要避免寒涼的食物;同時龍眼偏溫性,有益心脾,補氣血,有滋補養氣的作用,在這個節氣食用是有益的;但食療不用太過刻板,並沒有規定這個節氣一定要吃龍眼泡稀飯,很多人平時也可以這樣食用,是有益的。
3、白丸子
老福州在處暑吃的另一種食物就是白丸子。白丸子其實就是糯米丸,做法很簡單,將糯米粉搓成一小粒一小粒,煮湯,加點糖,味道清甜,既可補充碳水化合物,又可以解夏天的口膩。
糯米有養陰的功效,秋季可以適當喝點糯米粥。糯米,其味甘、性溫,入脾腎肺經,能夠補養人體正氣,具有益氣健脾、生津止汗的作用。吃了後會周身發熱,起到御寒、滋補的作用。秋季適當吃點糯米類食物,對身體會有很好的補益作用。
4、涼茶
處暑煎藥茶的習俗自唐代以來已盛行。每當處暑期間,家家戶戶有煎涼茶的習慣,先去藥店配制藥方,然後在家煎茶備飲,意謂入秋要吃點“苦”,在清熱、去火、消食、除肺熱等方面頗有好處。
在處暑前後如果感到口干舌燥,以性干寒的麥冬或石斛泡茶,有助消暑熱,還能養陰;以雪梨加入蜂蜜、川貝泡水飲用,更是有化痰止咳、生津養肺的作用,也適合氣虛的人士。不過,處暑時節應少喝涼茶,因為此時的暑熱並不嚴重,而涼茶過度苦寒,易傷脾胃,同時也對肺和腎無益。
5、酸梅湯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溫州市區街頭專門有賣酸梅湯的茶攤,故有“處暑酸梅湯,火氣全退光”的諺語。制作酸梅湯很簡單,在夜間用開水沖泡曬干的梅子,再加冰糖。煮好放涼後,裝進木制有蓋的冰桶中,使其溫度降低。喝起來酸中帶甜,甜中微鹹,口感甚佳。
烏梅中的有機酸含量非常豐富,能有效地抑制乳酸,降低疲勞感,除掉使血管老化的有害物質。所以處暑節氣喝酸梅湯可以消暑提神、生津止渴,讓肌肉和血管組織恢復活力。此外,吃多了肉時,喝酸梅湯還能幫助體內酸鹼值達到平衡。
處暑節氣應該吃什麼
天氣轉涼後,感覺無力、疲憊、口鼻干燥等秋乏症狀的人會越來越多,這是因為夏季人的皮膚濕度和體溫升高,腸胃功能減弱,心血管系統的負擔加重,而暑熱散去後,機體的代謝逐漸恢復平衡,一時難以適應。因此,這個節氣宜食清熱安神類食物,如銀耳、百合、蓮子、蜂蜜、海帶、芹菜、菠菜、糯米、芝麻。雖然夏天已過去,但多喝開水、淡茶等也同樣能減少秋燥。另外,果汁飲料、豆漿、牛奶等也是不錯的飲品。中醫認為,這個時段要順應肺髒的清肅之性,少吃辛辣煎炸等熱性食物,多食會助燥傷陰,加重秋燥。
處暑後養生最主要的就是養肺,而銀耳、山藥、白蘿卜、百合、白芍、梨子等“白色食物”最易入肺,建議多食,少吃一些辛辣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