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風水運勢 取個好名 命理尋蹤 生肖運勢 星座解疑 生辰八字 周公解夢 痣紋相術
 神卜網 >> 命理尋蹤 >> 二十四節氣 >> 清明節是幾月幾日

清明節是幾月幾日

  編輯:二十四節氣
清明是幾月幾日
 
清明為二十四節氣之一,既是時序標志,又是傳統節日,時間約在每年公歷4月5日(或前後一天)。稱之“清明”,當與此時處於仲春與暮春之交,萬物“潔齊而清明”有關。

清明節什麼時候  
清明的物候現象
 
《七十二侯歌》有曰:“芳菲三月報清明,梧桐枝上始含英;田鼠化鴽人不覺,虹橋始見雨初晴;”
清明第一候「桐始華」是指此時開白桐的小花滿山盛放。
第二候「田鼠化為鴽」是指田鼠因烈陽之氣漸盛而躲回洞穴避暑,取而代之的是喜愛陽氣的鴽鳥,則開始出來活動。以田鼠為至陰之物,以鴽鳥為至陽之物;比喻陰氣絕而陽氣漸盛。
第三候「虹始見」,虹就是天上的彩虹,說明清明時節多雨故而彩虹常見。雨後陽光比喻君子守得雲開現月明,並有成果。
 
清明的氣候特征
 
關於清明節氣候特點,總的一句話就是回暖!清明是表征物候的節氣,含有天氣晴朗、草木繁茂的意思。常言道:“清明斷雪,谷雨斷霜。”時至清明,華南氣候溫暖,春意正濃。但在清明前後,仍然時有冷空氣入侵,甚至使日平均氣溫連續3天以上低於12℃,造成中稻爛秧和早稻死苗,所以水稻播種、栽插要避開暖尾冷頭。在西北高原,牲畜經嚴冬和草料不足的影響,抵抗力弱,需要嚴防開春後的強降溫天氣對老弱幼畜的危害。“清明時節雨紛紛”,是唐代著名詩人杜牧對江南春雨的寫照。但是就一些地區而言,情況並非如此。特別是華南西部常處於春旱時段,4月上旬雨量一般僅10至20毫米,尚不足江南一帶的一半;華南東部雖然春雨較多,但4
月上旬雨量一般也不過20至40毫米,自然降水亦不敷農業生產之需還須靠年前蓄水補充。此外,5-6月是一年之中冰雹最多的月份,應當加強對雹災的防御。
清明概說
清明前一日為“寒食節”。民間傳說,寒食這天是春秋戰國時期晉文公為紀念忠貞之士介子推被焚死綿山之日。人們不忍生火,吃冷食,故名“寒食節”。俗語:“淸明寒食緊挨著”,民間大都把這兩個日子合為一個,一般叫“清明節”,農村則稱“寒食”,但過節的時間卻是在清明這天。
 
清明節的由來
 
我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由於清明與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間禁火掃墓的日子,漸漸的,寒食與清明就合二為一了,而寒食既成為清明的別稱,也變成為清明時節的一個習俗,清明之日不動煙火,只吃涼的食品。
關於寒食,有這樣一個傳說:
相傳春秋戰國時代,晉獻公的妃子骊姬為了讓自己的兒子奚齊繼位,就設毒計謀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殺。申生的弟弟重耳,為了躲避禍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間,重耳受盡了屈辱。原來跟著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陸陸續續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數幾個忠心耿耿的人,―直追隨著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
有一次,重耳餓暈了過去。介子推為了救重耳,從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塊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給重耳吃。十九年後,重耳回國做了君主,就是著名的春秋五霸之一晉文公。
晉文公執政後,對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賞,唯獨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晉文公面前為介子推叫屈。晉文公猛然憶起舊事,心中有愧,馬上差人去請介子推上朝受賞封官。
可是,差人去了兒趟,介子推不來。晉文公只好親自去請。當晉文公來到介子推家時,只見大門緊閉。介子推不想見他,已經背著老母躲進了綿山(今山西介休縣東南)。晉文公便讓他的御林軍上綿山搜 索,沒有找到。於是,有人出了個主意說,不如放火燒山,三面點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時介子推會自己走出來的。
晉文公乃下令舉火燒山,孰料大火燒了三天三夜,大火熄滅後,終究不見介子推出來。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倆抱著一棵燒焦的大柳樹已經死了。晉文公望著介子推的屍體哭拜一陣,然後安葬遺體,發現介子推脊梁堵著個柳樹樹洞,洞裡好像有什麼東西。掏出一看,原來是片衣襟,上面題了一首血詩:
割肉車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
柳下做鬼終不見,強似伴君做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憶我之時常自省。
巨在九泉心無愧,勤政清明復清明。
晉文公將血書藏入袖中。然後把介子推和他的母親分別安葬在那棵燒焦的大柳樹下。為了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把綿山改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並把放火燒山的這一天定為寒食節,曉谕全國,每年這天禁忌煙火,只吃寒食。 
走時,他伐了一段燒焦的柳木,到宮中做了雙木屐,毎天望著它歎道:“悲哉足下。”“足下”是古人下級對上級或間輩之間相互尊敬的稱呼,據說就是來源於此。
第二年,晉文公領著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墳前,只見那棵老柳樹死而復活,綠枝千條,隨風飄舞。晉文公望著復活的老柳樹,像看見了介子推一樣。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愛地掐下了一枝,編了一個圈兒戴在頭上。祭掃後,晉文公把復活的老柳樹賜名為“清明柳”,又把這天定為清明節。
以後,晉文公常把血書帶在身邊,作為鞭策自己執政的座右銘。他勤政清明,勵精圖治,把國家治理得很好。
此後,普國的百姓得以安居樂業,對有功不居、不圖富貴的介子推非常懷念。每逢他死的那天,大家禁止煙火來表示紀念。還用面粉和著棗泥,捏成燕子的模樣,用楊柳條串起來,插在門上,召喚他的靈魂,這東西叫“之推燕”(介子推亦作介之推)。
此後,寒食、清明成了全國百姓的隆重節日。毎逢寒食,人們即不生火做飯,只吃冷食。在北方,老百姓只吃事先做好的冷食如棗餅、麥糕等;在南方,則多為青團和糯米糖藕。毎屆清明,人們把柳條編成圈兒戴在頭上,把柳條枝插在房前屋後,以示懷念。
 
清明概說
 
清明是我國的二十四節氣中最重要的節氣之一。由於二十四節氣比較客觀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氣溫、降雨、物候等方面的變化,所以古代勞動人民用它安排農事活動。
《淮南子·天文訓》雲:“春分後十五日,斗指乙,則清明風至。”按《歲時百問》的說法:“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
清明一到,氣溫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點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可見這個節氣與農業生產有著密切的關系。
但是,清明作為節日,與純粹的節氣又有所不同。節氣是我國物候變化、時令順序的標志,而節日則包含著一定的風俗活動和某種紀念意義。
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曰子。掃墓俗稱上墳,是祭祀死者的一種活動。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節掃墓。
按照舊的習俗,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後叩頭行禮祭拜,最後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詩人杜牧的詩《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寫出了清明節的特殊氣氛。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按陽歷來說,它是在毎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間,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也正是人們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時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並開展--系列體育活動的習俗。
直到今天,清明節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親人的習俗仍很盛行。
 
清明農事指導
 
清明節氣,長江中下游進入春耕春種大忙季節。春播的關鍵是巧用天時,要在冷空氣剛過去時播種,爭取有3~5個連續晴暖天氣,以保全苗。要警惕“倒春寒”、晚霜凍和冰雹大風天氣出現,要做好秧田肥水管理和防凍保暖工作,防止爛秧。清明也是春暖花開陽光明媚,莺歌燕舞的季節,是人們春游、踏青的好時光,更是祭祖掃墓的傳統節日。
關於清明的農諺
清明時節天轉暖,柳絮紛飛花爭妍。
降水較前有增加,一般年份仍干旱,
有的年份連陰雨,寒潮侵襲倒春寒。
地溫穩定十三度,抓緊時機播春棉,
看天看地把種下,掌握有急又有緩,
棉花播下鋤夢花,提溫保墒效果顯。
澇窪地裡種高粱,不怕後期遭水淹。
瓜菜分期來下種,水稻育秧搶時間。
麥苗追澆緊劃鋤,查治病蟲嚴把關。
繼續造林把苗育,管好果樹和桑園,
栽種棗槐還不晚,果樹治蟲喂桑蠶。
牲畜配種抓火候,畜禽防疫要普遍,
大力提倡種牧草,種植結構變“三元”。
鯉鲫親魚強育肥,適時栽種葦藕芡,
捕撈大蝦好時機,晝夜不離打魚船。
家鼠田鼠一齊滅,保苗保糧疾病減。
 
清明節氣短信祝福語
 
給老人:楊柳青青春來到,點點思緒隨風舞;遙在他鄉逢清明,勿能回家伴二老;千裡傳音送問候,拳拳孝心在其中。願父母身體健康福壽長!
給朋友:布谷鳥叫清明到,朋友心意要收好。願你幸福少煩惱,財氣運氣跑不掉。健康從頭淋到腳,萬事如意心情妙。清明節祝你有個美好的假期
給戀人:短信捎來四月的天,思念蕩漾在湖畔,讓微風吹散你的愁怨,掩不住的是你溫暖的笑臉。清明到,願幸福天天繞身邊。
給小孩:清明小長假,踏青游天下:出去走一走,散去煩與憂;出去逛一逛,身體健又壯;出去看一看,快樂無極限。祝某某小朋友快樂成長!
 
關於清明的古詩鑒賞
 
《四時田園雜興》宋·范成大
高田二麥接山青,傍水低田綠未耕。
桃杏滿村春似錦,踏歌推鼓過清明。
【賞析】
高處的田裡,大麥、小麥那油綠的麥浪蔓延開去,與那青山連接成了一體,矮處水邊的田裡也是一片綠色,還未耕種。萬綠叢中,一簇簇挑花、杏花開遍了村莊,使春天絢麗多彩,隱隱約約地,我們聽到了踏歌敲鼓的響聲,原來是人們歡慶清明節的歌、鼓之聲。
詩人對清明時節田園景物的描繪精巧、細膩,值得一讀。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1. 首頁
  2. 面相
  3. 手相
  4. 十二星座
  5. 夢境解密
  6. 居家風水
  7. 取名秘籍
  8. 八字合婚

Copyright © 神卜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