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六十四卦象之中的“艮卦”屬什麼卦象?其卦象特征的自然卦象、社會卦象又是怎樣?有關艮卦卦象分析
命又是如何呢,下面不妨來看看相關內容吧!
艮卦卦象特征
第52卦 艮卦
艮為山(艮卦)動靜適時
中下卦
象曰:財帛常打心頭走,可惜眼前難到手,不如意時且忍耐,逢著閒事休開口。這個卦是同卦(下艮上艮)相疊。艮為山,二山相重,喻靜止。它和震卦相反。高潮過後,必然出現低潮,進入事物的相對靜止階段。靜止如山,宜止則止,宜行則行。行止即動和靜,都不可失機,應恰到好處,動靜得宜,適可而止。
卦象特征
卦名:艮
全名:艮為山
卦符:艮上艮下
卦色:青色(青山綠水中青山的綠色)
自然卦象:兩座山,一山更比一山高。
社會卦象:艮卦兩座山,前山面對社會,在他人眼中有很高的形象,走到後山能力更大了,但是大眾卻看不到了,也就不再搞事業了。如果一個人的命運中運行到第三個艮卦時,一定會隱退。重艮卦代表兩個男人。
艮卦能夠聚集河流之水,水遇到山要停,所以容易有財運。做與水相關的行業能夠獲得財富。
艮卦要分析具體的爻,如果一個人的生命是從第五爻開始的,越走越往前山走,若一個人的生命是從初爻開始的,越走越往後山走。
艮卦之人非常適合從事形象藝術行業,年輕的時候事業就能夠起來,但中年,特別是晚年後,退隱思想嚴重。
艮卦之人性格挑剔、刻薄,有才華,孤獨、孤傲、自命不凡,神經質,同時神經方面容易出問題。喜歡高崗、高山,不喜歡平地。
艮卦為“龍”為青龍,山的氣魄連綿不斷主人丁興旺。女娲造人的故事其實質是女娲為了使人口多起來,提高了人口的成活率。應用的原理是圓圖西北方向艮宮卦位所起的人丁作用,是生存的一種必需。因為伏羲選擇的這塊生存之地,才使中華民族延續下來沒有滅絕。伏羲女娲時期,伏羲將自己的部落,應用艮卦山體延綿不斷產生人丁的作用,使自己的部落後代能夠不斷延續,並將自己的部落命名為龍族, 以龍名命名官員,伏羲的傳人就成為了龍的傳人。伏羲樹立的是山的形象,是山的連綿碗延在地球上突出聳立,類似龍行的形象,所以才用龍命名其族,保證龍的傳人幾千年幾萬年不被滅絕。沒有這個易的應用也就沒有中華民族。伏羲的創造性、伏羲的精神其根本意義就是為了中華民族這一龍的傳人不斷延續,能夠千秋萬代。
艮為人丁,得人丁不得財。
艮卦追求財富用山頂上的泉水,井水。艮卦帶有《連山易》的性質,神農時代的性質。所以艮卦之人都有遠古的思維特征,適合從事中藥的生產、采購。
古代中醫講肝為青色所指是肝的艮卦性質。肝病產生的原理,就是類似山上的水太大了,形成泥石流將山體沖毀了,所以需要樹木花草涵養水源。艮卦又為《連山易》。
高山變平地是一點一點的落下去,慢慢的變成平地,很慢不明顯。所以艮卦之人的事業敗落也緩慢,並且事業敗落的時候容易傷到身邊的人,傷到家裡的人。
艮卦卦象析命運
艮(卦五十二)——養身之道一張一弛
【原文】
艮下艮上)[艮](1):艮其背不獲其身②,行其庭不見其人③。無咎。
初六:艮其趾(4)。無咎,利永貞。
六二:艮其腓⑤,不拯其隨(6),其心不快。
九三;艮其限(7),列其夤(8),厲,薰心(9)。
六四:艮其身,無咎。
六五:艮其輔(10),言有序,悔亡。
上九:敦艮(11),吉。
【注釋】
①艮(gen)是本卦的標題。原文卦象後無“艮”字,這是為避免與卦辭重復而省略。艮的意思是止息,歇息,引申為保護。全卦的內容是講注意保護身體。②獲:用作“護”。③庭:園宅。④趾:這裡代指腳。⑤胖:腿肚子。(6)拯:保護,隨:用作“隋”,意思是肉,這裡指肌肉。(7)限:腰部。(8)夤(yin):用作“夤”,意思是脅部肌肉。(9)薰:同“熏”。薰心:意思是心像被火燒一樣痛苦。(10)輔:指面部。(11)敦:意思是額部,這裡代指頭部。
【譯文】
(艮卦):注意保護背部而不保護全身,就像一座大園宅沒有人居住一樣。沒有災禍。
初六:注意保護腳。沒有災禍。有利於長久吉利的占間。
六二:注意保護腿肚,卻不保護腿部肌肉,心中不愉快。
九三;注意保護腰部,但脅間的肉已裂開了,危險,使人心焦。
六四:注意保護胸腹部。沒有災禍。
六五:注意保護面部,汪意說話有分寸。沒有悔恨。
上九:注意保護頭部。吉利。
【讀解】
這一卦專講養身,講到不要太勞累,注意保護身體各部位,便可以免除災禍。這些看法至少說明,古人很珍惜自己的生命,並且已經具備了相當的醫學知識,卦中雖然未述及具體的保養方法,卻有一個主導思想:以靜養動。這也算是傳統保養觀的特色之一吧。
正如文武之道是相互補充的一樣,動與靜也是相互補充的。一張一弛,一緊一松,身心在其中得到調節息養,保持著活力。這種觀,或的靈感,大概得自於自然,得自於自然萬物運動變化的節律。它一方面以生命體驗為基礎,一方面又深得內心感悟的啟迪,從而得出保持生命本身的自然節律便是最好的保養的看法。
由此出發,過度的緊張或過度的歇息,都是對生命運動節律的破壞,都必須加以調節。肉體(命)本身的平衡,心理(性)本身的平衡,兩者之間的平衡,便是調節所要達到的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