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風水運勢 取個好名 命理尋蹤 生肖運勢 星座解疑 生辰八字 周公解夢 痣紋相術
 神卜網 >> 取個好名 >> 姓名常識 >> 芳姓的來源

芳姓的來源

  編輯:姓名常識
生活中很少會見到芳姓的人,那麼這麼生僻的姓氏是從哪裡來的呢?是根據哪一個氏族演變而來的呢?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芳姓的來源是怎樣流傳下來的,又有著怎樣的故事?

姓氏淵源
編輯

第一個淵源

源於姬姓:出自西周後期周宣王時大夫姬方叔之後,望出新豐。西周後期周宣王姬靜(姬靖)執政時期(公元前827~前782年),屬下有個大夫叫姬方叔,主持周王室的對外軍事事務。姬方叔智勇雙全,曾奉命向南征伐淮夷,對北擊退北方猃狁族(犬戎,亦稱西戎,主要活動於今陝、甘一帶的猃、岐之間,即今陝西泾河下游的泾陽一帶)的侵擾,特別是在後來平息南方荊蠻的叛亂過程中,姬方叔居功至偉,被周宣王封賜於洛邑(今河南洛陽)。

姬方叔逝世後,還被周宣王追封為“豫章伯”,後裔子孫世代享受周制的第三等爵位。姬方叔的妻子為著名的祁氏之女,她生有二子:長子叫方啟原,其後裔子孫皆以先祖名字中的“方”為姓氏,稱方氏、豫氏、章氏等,其方氏即為後世方氏鼻祖之一。在該支方氏族人的後代中,有人因避禍難將姓氏加“艸”字頭改為“芳”,稱芳氏,世代相傳至今,史稱芳氏正宗。

次子叫方檠,骁勇善戰,在周平王姬宜臼執政時期(公元前770~前720年在位)立有戰功,官拜郎中丞。後來,方檠棄職,隱居至父親封邑的洛陽雷州(不是北部灣雷州半島的雷州,是古洛河中的一個沙洲),以地名為姓氏,稱雷氏,成為後世雷氏鼻祖之一。

第二個淵源

源於鮮卑族,出自南北朝時期的北周孝闵帝宇文覺,屬於以居邑名稱為氏。南北朝的北周奠基人,為北周孝闵帝宇文覺,他在西魏恭帝拓跋廓三年(公元556年)簒奪了西魏政權,之後在北周元年(公元557年)改國號為周,史稱“北周”,建都於長安(今陝西西安)。當時北周境內的代郡武川達拉溝口一帶地多芳草,因此北周孝闵帝在其地建立了恆香郡常芳縣(今甘肅迭部),並集攏了許多鮮卑族民眾遷徙到該縣。

北周政權在歷史上存在的時間很短暫,歷五帝,但僅有二十五年。宇文覺的父親、北周太祖文帝宇文泰推翻了前北魏政權的一些漢化政策,提倡並恢復了鮮卑族原有的舊姓,但他卻沒有辦法恢復鮮卑族原始的生活習俗,因為人類社會不能倒退。北周武帝宇文邕建德六年(公元577年),北周政權發展到頂峰,北周武帝宇文邕滅了由高歡所創立的北齊政權,統一了華北地區。

但不到四年的北周靜帝宇文衍大定元年(隋文帝楊堅開皇元年,公元581年),隋國公楊堅就完全模仿了當年的宇文覺,將北周靜帝轟下朝堂,簒奪了北周,改國號為隋。北周政權走上西魏的老路,就這樣滅亡了。在隋文帝建立隋朝之初,立即下诏禁止各部鮮卑族再用舊姓,為此,還曾發生過一些小規模但極其殘酷的戰爭,而隋文帝對自稱鮮卑族舊姓的人們完全采取了滅絕全族的殘酷殺戮,政策,因而一時之間無人敢稱鮮卑舊姓。

朝代的更迭,以及姓氏如此改來改去,民眾們早就厭煩透了,於是,居於常芳縣的居民們干脆就以縣名為姓氏,分稱為常氏、芳氏、恆氏等——簡單了得,且世代相傳至今。

歷史名人

芳 乘

(生卒年待考),字垂敷。漢朝幽州刺史。

芳 丹

(生卒年待考),著名兩漢之際農擰民起義軍赤眉軍將領。兩漢之際,東漢光武帝劉秀借助赤眉軍的力量完成了自己的勢力組建後,出於封建地主階級的根本利益,反過頭來要消滅赤眉軍。劉秀派手下大將馮異前去殲擊赤眉軍。馮異在華陰和赤眉軍相遇。兩軍持了六十余日,連續發生了大小幾十次戰斗,馮異擊降赤眉將領劉始、王宣及所部五千多人。東漢建武三年(公元27年),劉秀任命馮異為征西大將軍。

鄧禹率車騎將軍鄧弘回軍,和馮異相遇,邀約馮異共同進攻赤眉軍。馮異說:“異與賊相拒且數十日,雖屢獲雄將,余觽尚多,可稍以恩信傾誘,難卒用兵破也。上今使諸將屯黾池要其東,而異擊其西,一舉取之,此萬成計也”。鄧禹、鄧弘自認同軍有方,不聽馮異的意見。於是,鄧弘自作主張與赤眉大戰。赤眉軍佯敗,丟棄辎重車輛奔逃,車上實際上盡裝泥土,僅用豆子覆蓋在表面,鄧弘軍士卒爭相取食。

赤眉軍乘機還軍猛攻,鄧弘軍大敗。鄧禹、馮異合兵救之,赤眉軍退。馮異認為士卒饑倦,應休息,鄧禹不聽,復戰,又大敗,死傷三千余人,只帶二十四騎逃歸宜陽。馮異亦被擊敗,棄戰馬徒步逃出,退至回豁阪(今湖縣),跟麾下的幾個人重回大營,堅壁自守。

馮異收集散兵和諸營守軍,共得幾萬人。於是,和赤眉軍約期會戰。馮異預先派精壯將士,打扮成赤眉軍模樣,埋伏在路旁。作戰時,馮異故意示敵以弱,當赤眉軍一萬多人已經打到前部,才出兵救援。赤眉軍見漢軍兵勢不振,就調來大部隊,想一舉全殲馮異所部。馮異遂縱兵與之大戰,鼓角齊鳴,呼聲震天。戰至下午,赤眉兵勢漸衰,漢軍伏兵突然沖出,由於他們跟赤眉衣服相同,無法識別,赤眉軍敗退。

馮異驅兵追擊,直到崤底,大破其軍,收降八萬多人。剩下的十幾萬人,跑到宜陽後,也全部投降。至此,前後延續十年之久的赤眉農民起義戰爭遂告失敗。漢光武帝下诏慰勞馮異,說:“赤眉破平,士吏勞苦,始雖垂翅回溪,終能奮翼黾池,可謂失之東隅,收之桑榆。方論功賞,以荅大勳”

赤眉軍主力雖已投降,但各地分駐的赤眉軍勢力仍很強盛。當時,赤眉軍將領芳丹占據新豐、延岑占據藍田、王歆占據下圭口、蔣震占據霸陵、張邯占據長安、公孫守占據長陵、楊周占據谷口、呂鲔戰據陳倉、角闳占據沂、駱延占據周至、任良占據鄂、汝章占據槐裡,各稱將軍,擁兵多者萬余,少者數千人,在主力失敗後,轉而自相攻擊。而馮異則且戰且行,駐軍於上林苑中。

延岑攻破其他附近的赤眉軍之後,自稱武安王,占據地盤,設置官吏,想獨霸關中。他聯結張邯、任良一起進攻馮異,結果被馮異破之,斬首千余級,於是,芳丹率先投降馮異。之後,原來依附延岑的各部赤眉軍將領大都投降了馮異。延岑敗走析地,馮異遣復漢將軍鄧晔﹑輔漢將軍於匡要攻延岑,大破之,降其將蘇臣等八千余人。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如有更多疑惑請咨詢本站專業大師。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