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意義上的春節紅包,也叫“壓歲錢”,是長輩們將錢包在紅紙裡,分發給孩子們的一種春節習俗。在明清時期使用銅錢,因此分發壓歲錢時,是用紅繩串著銅錢給孩子們的,後來才開始使用紅紙包裹錢幣給孩子們,這個包裹就是春節紅包。那麼春節紅包究竟包多少合適,春節紅包有什麼特別的講究嗎?
春節紅包包多少合適
春節包紅包,是長輩分發給晚輩的壓歲錢,是為將美好的祝福和好運,通過包紅包的形式分發給孩子們,因此,包紅包的數額也是有講究的。一般情況下,包紅包時,長輩們會選擇一些吉利的數字,如6代表“順”,8代表“發”。因此紅包的金額也大都與這些吉利的數字有關。如果家庭條件富足,可以給孩子一個大大的紅包,如果家庭條件一般,象征性的給孩子一些零花錢,只要帶有美好的寓意即可。只是需要注意,既然包紅包就要好事成雙,一般情況下以雙數為好,但不能帶數字“4”,在中國傳統的文化中,認為“4”和“死”同音,是不好的象征。
包紅包的由來
一種傳說是,有一個專門喜歡在大年三十半夜裡嚇唬小孩子的妖怪——祟。被祟嚇過的孩子們會持續發燒頭痛,嚴重的還會變傻,因此各家各戶都會在大年三十晚上“守祟”,為的是不讓孩子們受妖怪的侵害。有一戶人家老來得子,對孩子非常寶貝,在大年三十晚上,他們怕“祟”害孩子,就拿出八枚銅錢用紅繩串起來,放在孩子的床頭。只要祟來了,床頭的銅錢就會發出響動,意外的是,祟非常害怕銅錢,被紅繩串起來的銅錢嚇跑了。自此就有了,過年給孩子壓歲錢的習俗。
另一種傳說是,過年時有“年獸”,它異常的凶猛強悍,在大年三十這一天,會出來毀壞莊稼,傷害人畜,嚇唬小孩子。人們為了驅逐年獸,會用炮竹驅趕年獸,並用糖果食物安慰小孩子,既為“壓驚”。久而久之,壓驚演變為“壓歲錢”,春節的紅包也就由此產生了。
包紅包的講究
一是包紅包的紙必須是紅色的,其他顏色的紙張,不能達到紅包的作用,如果沒有紅紙的話,也可以用紅繩把錢系起來。二是如果長輩給了孩子紅包,是不能當著長輩們的面拆開紅包的。一方面,紅包是長輩對晚輩的美好祝願,並沒有錢多錢少的講究;另一方面,當面打開紅包也不禮貌,當然,在長輩應允的情況下除外。三是如果長輩們要對新婚的夫妻包紅包,紅包的樣式上,要選擇帶有“百年好合”之類祝福美好姻緣的字樣為好。四是對於紅包裡面金錢的多少,不能進行比較,過年的紅包是孩子們的“壓歲錢”,不管錢多錢少,都是有壓驚祈福的作用的,相互攀比,會損害孩子們的這份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