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貼對聯是家家戶戶都知道的事情,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子等,它分上下兩聯加橫批,對仗工整、精巧,表達簡潔有內蘊,抒發了我們對新年美好的期待和深深的祝福。在春節時候貼對聯也能烘托氛圍,營造節日氣氛。那麼你知道貼對聯都有哪些講究嗎,對聯又是怎麼演變而來的呢?
貼對聯的由來
我國過年貼春聯的由來已久,最早要在周代時期,那個時期的春聯叫春貼、桃符。最早的時候人們用桃木刻畫了神荼、郁磊兩個神像,為的是去除邪祟,後來才逐漸演變成貼門神、年畫、福字、寫春聯這些習俗的。
我們國家的第一幅春聯出自於五代時期,在西蜀的宮廷裡,有人在桃符上寫上了祝福的話語,“新年納余慶,嘉節號長春”這副對聯就是我們最早的春聯了。直到宋代的時候,貼春聯還被成為桃符,王安石的那句名句“總把新桃換舊符”就是佐證,宋代後期才逐漸有了貼春紙的說法。明代的時候改叫春聯,經明朝的推廣,貼春聯就成了春節的一項重要習俗。
貼對聯的名人傳說
與春聯有關的名人故事有很多,最為著名的要數明朝大才子解缙的故事。解缙是《永樂大典》的主編,但小時候家裡很窮,解缙卻十分聰慧,十分喜愛讀書。有一天解缙看到尚書府貼了一副春聯:“門對千竿竹,家藏萬卷書”,尚書大人認為這是有人在拿他家院子的竹子說事,下令要砍掉家中所有的竹子。解缙在對聯中各加了一個字,即“門對千竿竹短,家藏萬卷書長”,僅僅兩字之差,這讓尚書轉怒為喜,不再提竹子的事情,解缙之才也被發掘。
貼對聯的講究禁忌
貼春聯是為了增加節慶氣氛,表達美好祝福,但也有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第一,在大門口貼春聯忌諱“春”字,單獨的春字更不能張貼在自家門口,因為在古時候只有怡紅院才會貼“春”字。
第二,春聯分上聯下聯,張貼的時候要從右向左的順序進行閱讀,也就說右邊為上聯,左邊為下聯,中上方貼橫批;如果不清楚哪個為上,哪個為下,還是要提前咨詢家中的長輩或者一些有經驗的人,不要隨意張貼,春聯貼反是不吉利的表現。
第三,春聯張貼的時間也有講究,有傳說認為春聯是天上的神仙下凡,當春節過後春聯撕破,他們就會升到天庭,向玉皇大帝匯報家家戶戶的情況,祈求好運。因此春聯的張貼時間為除夕早晨的6點到中午12點之間,而且在張貼之間要把舊的春聯撕破,預示著破除霉運,迎來好運。
第四,春聯倒貼也有講究,一些人認為將字倒貼就會帶來福氣,比如福字倒貼寓意“福氣到”,財字倒貼寓意“財運來”。其實並不是所有地方都能倒貼的,尤其是財字,倒過來會把錢財運氣都倒光,不僅不會引財還會損害財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