潑水節是傣族最喜慶、隆重的節日,這幾天人們都要盛裝潑水,邊說吉祥的話語。關於潑水節的傳說很多,傳達出傣族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傣族潑水節是幾號?傣族潑水節有的風俗習慣是什麼?一起去感受一下節日盛況吧!
傣族潑水節是幾號
潑水節是傣族最喜慶、隆重的節日,也是雲南少數民族節日中影響面最大,參加人數最多的節日,大致類似於漢族的春節。一般在陽歷4月13日至4月15日這幾天,有時持續7天。第一天傣語叫“麥日”,與農歷的除夕相似;第二天傣語叫“惱日”;第三天是新年,叫“叭網瑪”,人們把這一天視為一年中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
傣族潑水節的風俗
節日清晨,傣族男女老少就穿上節日的盛裝,挑著清水,先到佛寺浴佛,然後就開始互相潑水,互相祝福吉祥、幸福、健康。人們邊翩翩起舞,邊呼喊著:水!水!水!”同時敲打著鑼鼓,水花到處飛濺,場面十分壯觀。
潑水節另一項吸引眼球的活動是劃龍舟、跳象腳鼓舞和孔雀舞。那是在傣族新年的第二天,傣語稱之為“麥帕雅晚瑪”,這一天節日的氣氛也達到髙潮。穿著節日盛裝的群眾歡聚在瀾滄江畔、瑞麗江邊,觀看龍舟競渡。人們身著盛裝,喜氣洋洋,場面十分熱鬧!
潑水節期間,傣族青年男女則喜歡到山林的空地裡去做丟包游戲。花包用漂亮的花布做成,裡而裝有棉紙、棉籽等,四角和中心綴以五條花穗,是爰情的信物,青年男女通過丟包、接包,互相結識。等姑娘有意識地讓小伙子接不著輸了以後,小伙子便將准備好的禮物送給姑娘,兩人便離開伙伴到僻靜處談情說愛去了。
傣族潑水節的由來
傳說一
相傳在很久以前,金沙江邊一個傣族村寨因為樹林起火,村民被大火包 圍了。危急關頭,一個名叫李良的傣家漢子,冒著生命危險沖出火網,從金沙江裡挑來一桶桶江水,潑灑山火,經過一天一夜的勞累,山火終於被潑滅,村民得救了。而李良因為勞累汗都流干了,渴倒在山頭。村民打來清水給李良解渴,但喝了九十九擔水也解不了渴。後來,李良一頭撲到江中,變成一條巨龍,順江而去。傣族人民為了紀念李良,每年農歷三月初三之一天,家家戶戶都要把房屋清掃一新,撒上青松葉,並在選定的江邊或井旁,用綠樹搭起長半裡的青棚,棚下撒滿厚厚的松針,兩旁放上盛滿水的水槽,到中午太陽當頂時,人們便穿行於棚下,相互用松枝蘸水灑身,表示對李良的懷念和對新年的祝福。慢慢地,就形成了現在的潑水節。
傳說二
古吋候,一個叫捧瑪達拉乍的魔神,為非作歹,把人間弄得雨旱失調,冷熱不分,秧苗枯死,人畜遭殃。捧瑪達拉乍有七個女兒,她們對父親的罪惡很不滿,決心殺死父王,為人間除害。一天,她們終於探聽到了父王的生死“秘密”,於是趁機將他灌得酩酊大醉,悄悄拔下他一根頭發,做成一張弓,割斷了惡魔的頭。但滾落地上的這顆頭顱又變成了新的災難,頃刻間到處邪火熊熊,竹樓被燒毀、莊稼被燒焦,七個姑娘把魔頭輪換著抱在懷裡,直到腐爛。每到輪換時,她們便打來清水相互潑灑,去除污穢。七姐妹大義滅親的壯舉受到了傣族人民的熱情贊頌,為了紀念她們,人們就把魔王捧瑪點達拉乍的頭顱腐爛日,定為潑水的日子。
關於潑水節的傳說還有很多,每個都傳達出傣族人民對祖先的懷念,同時也表達了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