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安”是保安族的自稱,歷史上曾被稱作“回回”、“保安回”等。新中國成立後,根據本民族人民的意願,正式定名為保安族。保安族人信奉伊斯蘭教,因此保安族的節日和風俗習慣多與伊斯蘭教的文化有關。
保安族簡介
保安族是中國西北少數民族,信仰伊斯蘭教,主要聚居在甘肅省積石山,少數散居青海與新疆,現代社會因工作、婚姻的頻繁遷徙,絕大部分省份均有分布。
保安族源是來自中亞的色目人簽軍(探馬赤軍)。保安族的祖先是元朝、明朝(公元13世紀至17世紀)在青海同仁附近駐墾的蒙古人與色目人,到明朝時建立保安城而得名。保安族的名字來自明朝時在青海省設立的保安營。明朝萬歷年間,曾在青海省同仁縣境內設置了保安營,修建保安城,隸屬河州衛。後因與信仰藏傳佛教的藏族爭拗,先走到循化,再到積石山,其地名為保安三莊,經過歷史變遷,1950年按照族民的願望被命名為保安族。
保安族有本民族的語言,無文字。保安語屬阿爾泰語系蒙古語族,大多數人通曉漢語。保安族信仰伊斯蘭教,在家庭生活習俗及社會等方面與當地回、東鄉等民族大體相同。保安族主要從事農業生產,兼營牧業和手工業。很早就會冶鐵的保安族,有著高超的制刀技藝,他們制作的腰刀,鋒利耐用,精致美觀,在當地各族群眾中享有盛名,被稱作“保安刀”。
保安族的節日
聖紀節
聖紀節,是紀念伊斯蘭教創始人穆罕默德的誕辰和逝世的紀念日,在伊斯蘭教歷的3月12日舉行,相傳穆罕默德的出生和去世都在伊斯蘭教歷的3月12日。節日期間,保安族人都要宰牛、宰羊,各清真寺裝飾一新,人們一大早就去清真寺聽阿訇誦讀《古蘭經》、贊頌穆罕默德,講述穆罕默德的生平事跡。
開齋節
又叫“肉孜節”、“大爾德節”,“爾德”是阿拉伯語的譯音,是“回歸及歡樂節日”的意思,是伊斯蘭教的宗教節日。開齋節在伊斯蘭歷九月齋戒期滿後開齋之後的三天為節日。齋日一般以見新月始,下月再見新月為終。按照伊斯蘭教的規定,每年伊斯蘭教歷9月,教徒要封齋30天,即1個月。在齋月裡,教徒每天黎明之前吃早飯,然後整日不進食,連水都不能喝,只有等太陽落山,叫拜之後才能吃晚飯。也就是說在齋月裡教徒每天只在日出前和日落後吃兩頓飯。齋戒是教徒必行的“天命”功課,象征著內心負疚的穆斯林向安拉忏悔和贖罪,以此來培養教徒成為能夠忍受饑餓、克已禁欲、畏主守法的人。開齋後過爾德節,節日清晨保安族的男人們沐浴之後,到清真寺集體做禮拜。節日期間,保安族男女老少都要穿上新衣服,互相拜節。節前家家戶戶還要炸油香、馓子、果果等節日食品。
古爾邦節
又叫“小爾德節”、“宰牲節”,是伊斯蘭教傳入保安族人民之中後逐步形成的,是按照伊斯蘭教歷法進行的節日,它在肉孜節之後70天,稱為回歷的新年,也叫大節,比肉孜節隆重。在伊斯蘭教義中相傳先知伊卜拉欣夢見安拉,安拉命他宰殺自己的兒子,以考驗他對安拉的忠誠,他惟命是從。正當伊卜拉欣准備執行時,安拉深為感動,特派人送來一只黑色綿羊代替。伊斯蘭教根據這個傳說,規定每年伊斯蘭教歷12月10日宰殺牲畜,祭祀安拉。節前,家家戶戶都要打掃衛生,每個家庭都要准備油炸果子、油餅和各種點心,富有的人家宰羊、宰牛或宰駱駝,待客或饋贈。節日清晨,男性穆斯林要沐浴更衣,到清真寺做禮拜,聽阿訇講解教義和“古蘭經”。回到家立即洗手,宰殺牲畜。在節日期間,男女老幼都穿上節日盛裝,走親串鄰,祝賀節日。
浪山節
保安族人民特別喜歡浪山,一般在每年的5月下旬到6月初,人們都要帶上面、油、肉、鍋、帳篷等,到河邊、山坡上或草坡上去郊游,過一天痛痛快快的野外生活。保安人把這俗稱為“浪山節”。
哈其麥節
甘肅臨夏等地保安族傳統紀慶節日,每年伊斯蘭教教歷的九月選一吉日舉行。相傳伊斯蘭教創始人穆罕默德的女兒哈其麥與阿裡結婚時,阿裡非常貧窮,哈其麥傷心地哭著向父親訴說,而穆罕默德則耐心地開導女兒說:“人生在世,要知足,有這點家當,就應該感謝真主。”,哈其麥聽後,轉憂為喜,高高興興地與阿裡結了婚,保安族的哈其麥節為了紀念她的高尚品德。節日期間,家家戶戶都要宰殺牛羊,准備雞和油香到寺院捨散,穆斯林還要去寺院念經。這天的一切紀念活動都由婦女們主持。
保安族的風俗習慣
禮儀
瑤族人民的熱情好客,與漢族地區比較,有過之而無不及。凡是進入瑤家的客人,都會受到尊重和熱情款待。饒有風趣的“掛袋子”與“瓜箪酒”,是瑤家待客的典型禮節。客人到了瑤家,只要把隨身攜帶的袋子往堂屋正柱上的掛鉤上一掛,就表示要在這家用餐。不用事先說明,主人自然會留客人在家裡就餐。如果不懂這個規矩,老把袋子等物放在身邊,主人就認為你還要到別處去,吃飯的事往往落空。
瑤族對祖先很尊敬,習慣在進餐之前先念祖先幾輩姓名,表示祖先先嘗後子孫才能受用。尤其對豐盛的餐食更是如此。每逢節日必備豬肉、雞、鴨和酒等祭拜祖先,吃飯座次也有講究:老人和尊貴的客人須坐上座。遇有客人,要以酒肉熱情款待,有些地方要把雞冠獻給客人。瑤族在向客人敬酒時,一般都由少女舉杯齊眉,以表示對客人的尊敬;也有的以德高望重的老人為客人敬酒,被視為大禮。
瑤家待客慷慨大方,彬彬有禮。臘肉、山珍野味和土特產,是瑤家待客最常見的菜式。客席上,金黃厚實的臘肉奉為上品,主人會熱情地把大塊臘肉夾給客人。客人不管喜不喜歡,都應當接受,這樣主人才會高興。
瓜箪酒是瑤家招待客人的特制酒。這種酒用糯米制成。它釀成糊酒後,摻上清泉水或涼開水,飲用時用瓜瓢舀出倒在碗裡,連液帶渣一起喝下。酒度不高,香甜可口。用餐時,由家裡最年輕的姑娘斟酒盛飯,主人則頻頻向客人夾菜敬酒。此時,客人不必拘束過謙,應大大方方開懷暢飲。這樣,主人認為客人看得起瑤家,就會越發高興,備加親熱。如果拘謹見外,反而不受歡迎。
在達山瑤中,也喜用油茶敬客,遇有客至,都習慣敬三大碗。名為“一碗疏、二碗親、三碗見真心”。瑤族老人也喜歡飲茶,故茶水也是待客飲料。款待客人時,雞、肉、鹽一排排地放在碗裡,無論主客,必須依次夾吃,不得紊亂。客人和老人每吃完一碗飯都由婦女代為裝飯。鹽在瑤族食俗中有特殊的地位,瑤區不產鹽,但又不能缺少鹽。鹽在瑤族中是請道公、至親的大禮,俗叫“鹽信”。凡接到“鹽信”者,無論有多重要的事都得丟開,按時赴約。
婚俗
保安族婚禮十分有趣,婚禮選取在主麻日(即星期五)舉行。婚禮當日由男方率親朋數十人的迎親隊去迎娶新娘,其中要有兩位年輕貌美的婦女參加,在女家進行祝福儀式時,阿訇要從窗口向院裡撒出一盤紅棗和核桃,由院內年輕人爭搶,表示吉祥如意、早生貴子、夫妻和睦之意。然後由新娘村裡的年輕人向新郎討要“奴工木哈”,即著羊羔肉,旨在向新郎說明:你娶走我們村的姑娘,是要付出一定代價的。當女方送親隊送新娘離家時,讓新娘從自己的房門到大門外倒退走出,退一步,撒一把油麥、豆、玉米、茯茶等合成的五色糧,以示將幸福留給父母。在新婚之夜,全村人聚集在院內唱“宴席曲”,有問有答,十分熱鬧。唱著唱著,歡樂的人們便跳起了感情奔放的舞蹈,並邊舞邊向大門退去,表示婚禮已接近尾聲。新娘進門後,3日不吃婆家的飯,由娘家送來,以示不忘父母的養育之恩。
保安族早期與蒙古族相鄰居住,服飾也基本上與蒙古族相同。男女冬季多穿長皮袍,戴各式皮帽,夏秋則穿夾襖,戴白羊毛氈制的喇叭形高筒帽。男女均系各色鮮傃的絲綢腰帶,並帶有小裝飾物。
元朝後期,因受藏、土族的影響,保安族男女在春、夏、秋三季均穿長衫,戴禮帽。有的男子還穿高領的白色短褂,外套黑色的坎肩;女子服飾色彩比較鮮傃,腳穿繡花鞋,這期間的服飾兼有藏、土族服飾特點。
清朝鹹豐、同治年間,保安人遷徙到今甘肅積石山大河家地區後,與周圍的回族、東鄉族、漢族密切往來,其服飾又有了明顯變化。平時,男的喜戴白色或青色的號帽,穿白布衫,套青布坎肩;逢節慶時,一般頭戴禮帽,身著黑條絨長袍,外扎彩色腰帶、掛腰刀,足穿牛皮長筒靴。婦女平時穿紫紅色或黑綠色燈心絨大襟上衣,藍色或黑色褲子,有的喜歡穿過膝的長袍,下身多穿水紅的花色褲,襯托的格外典雅俊俏。
食俗
日常食俗:保安族日常食品有米有面,大多數較偏重面食,做法與北方其他民族相似。主要有饅頭、花卷、煎餅、炕鍋馍馍、包子、湯面條、臊子面、涼面、漿水面和捏面筋等,許多雜糧如玉米也多磨成面後食用,其中特有的食品散飯和攪團,就是用雜糧面制成的。小米多用來做成稀飯。舊時到了冬季還要做一些雜糧炒面,如今已不多見。饅頭和炕鍋馍馍是最為常見的主食。炕鍋馍馍的做法是將發酵後的面團摻入適量干面,用鹼中和後加些菜油,揉勻後放入炕鍋內,有的在揉面時還分層加入菜油,還有的加入食鹽或白糖,並在馍上揉出各式花紋圖案,如牡丹、月季花,入鍋後加蓋蓋緊。再把炕鍋埋入熱炕洞內的溫火中,經適當燒烤後,即成為外黃脆、內瓤松軟的炕鍋馍馍。根據鍋的大小厚薄,馍馍小的有250克左右,大的3—5千克,厚的15厘米左右,薄的5厘米以上。炕鍋厚約3厘米。過去以銅鍋為主,後來以鑄鐵鍋為主,現在以鋁鍋為主。在麥收前,保安族家家都要做青麥包子。肉食除牛、羊肉外,兼食雞、鴨、魚,一般以手抓羊肉為上肴。此外,保安族認為鴿肉稀飯有補五髒、益心力的功能,常作為藥膳,為大病初愈、身體虛弱的人作補品。其做法是將野鴿宰殺後去毛洗凈,切成塊狀加大米(或小米),再放一些蕨麻(多年生草本,根富含澱粉,可煮食或釀酒),溫火炖爛食用,茶葉是保安族日常生活的必需品,民間喝茶比較講究,一般在冬季喝茯茶、磚茶、沱茶,夏季喝陜青茶和春尖。
節日食俗:保安族的節日同許多信奉伊斯蘭教的民族相同,如開齋節、古爾邦節、聖紀等,家家都要炸馓子、油馃、蜜圈圈和油香。其中以炸馓子和油香最為普遍。宴請賓客以全羊席最為隆重。保安族的全羊席做法是把整只羊加上調料煮熟,按肋條、脊背、前後腿、髋、脖子、尾巴分部位切割開,然後帶骨剁成一指厚、手掌大的肉塊,每個部分裝一盤上桌,供就餐者選用,羊的頭蹄、雜碎加麥仁煮湯,也是一種美食。除了整羊之外做雞、鴨也都要加好調料整煮,熟後再按骨骼銜接處分割成14塊或蒸、或爆炒,除雞頭和脖子外全部盛盤子上桌,民間稱大塊清水雞或爆炒雞塊。浪山節一般在五月下旬到六月初,人們帶上面、油、肉,帳篷、鍋等,到黃河邊、山溪邊或草坡上,過一天痛痛快快的野外生活。
民俗禁忌
保安族的飲食禁忌與回族基本相同。到保安族人家做客,不能進廚房、女人的臥室,不許坐在門坎上,尤其是女人,更不能坐門坎等等。
課外知識延伸:中國55個少數民族有哪些?
答:我國56個民族中,除了漢族,其他的55個少數民族有:阿昌族、白族、保安族、布朗族、布依族、朝鮮族、達斡爾族、傣族、德昂族、侗族、東鄉族、獨龍族、鄂倫春族、俄羅斯族、鄂溫克族、高山族、仡佬族、哈尼族、哈薩克族、赫哲族、回族、基諾族、京族、景頗族、柯爾克孜族、拉祜族、黎族、僳僳族、珞巴族、滿族、毛南族、門巴族、蒙古族、苗族、仫佬族、納西族、怒族、普米族、羌族、撒拉族、畲族、水族、塔吉克族、塔塔爾族、土族、土家族、佤族、維吾爾族、烏茲別克族、錫伯族、瑤族、彝族、裕固族、藏族、壯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