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族又稱朝鮮民族、韓民族、韓族、高麗族、倍達民族等,是東亞主要民族之一。朝鮮族是朝鮮和韓國的主體民族,說起朝鮮族,多數人的第一印象大概就是朝鮮獨特美麗的朝鮮服了,關於朝鮮族的傳統節日,你知道有哪些嗎?
朝鮮族簡介
朝鮮族主要分布在吉林省,其次是黑龍江、遼寧、內蒙古等省(區),其余散居在內地的一些城市。最大的聚居區是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這裡的朝鮮族居民占了朝鮮族總人口的近一半。此外還有位於長白山懷抱中的長白朝鮮族自治縣,也是朝鮮族的主要聚居區。
朝鮮族有自己的語言文字。朝鮮語,一般認為屬阿爾泰語系。朝鮮文屬音位文字類型。1441年在李氏王朝主持下創制的,稱“訓民正音”,簡稱“正音”,為方塊狀拼音文字。
朝鮮族聚居的地區,特別是延邊地區,農、林、牧、副、漁業生產全面發展。延邊地區是中國北方著名的水稻之鄉,又是中國主要的烤煙產區之一。延邊黃牛是中國五大地方良種黃牛之一,人參、鹿茸均馳名中外。
朝鮮族以能歌善舞而著稱於世。男子喜歡摔跤、踢足球,女子喜歡壓跳板和蕩秋千。朝鮮舞蹈包括長鼓舞、刀舞、扇舞、巫舞等。
中國朝鮮族的先民,多是l9世紀70年代自朝鮮半島遷入我國東北地區定居,有一部分在明末清初即已定居在東北境內,如遼寧省蓋縣林家溝村姓樸的朝鮮族,在當地定居已有300多年的歷史。到1931年以後,在日本帝國主義殖民統治和強迫同化政策下,大批朝鮮人移入中國東北各地,他們在我國東北地區定居下來後,逐漸發展成為當代中國的一個少數民族。朝鮮族以擅長在寒冷的北方種植水稻著稱,生產的大米潔白、油性大,營養豐富,延邊朝鮮族自治州被稱譽為“北方水稻之鄉”。長白山林區的特產人參、貂皮、鹿茸角,被譽為“東北三寶”。敬老愛幼是朝鮮族人的美德。
朝鮮族的傳統節日
百眾日
百眾日是朝鮮族的傳統節日。又稱百中日、中之晶。每年農歷七月十五日舉行。農家辛勤勞作多半年,到了此時五谷豐登,瓜果成熟,所以此日家家戶戶准備豐盛的酒食,家中男女老少同慶共歡。這一天,人們還要舉行摔跤、手搏等比賽。古代,百眾日又是佛教徒開展拜師等活動的日子,故具有較濃厚的宗教色彩。
端午節
朝鮮族端午節每年農歷五月初五日早晨日出之前,人們便相約上山釆集艾蒿,待陰干後以作藥用。制作傳統食品打糕是節日的重要活動。打糕以江米或粘黃米等制成,風味獨特,軟粘適口,是朝鮮族最喜愛的節日食品之一。之後,人們自發地進行各種民間體育活動,主要有蕩秋千、摔跤和跳板等。過去,這天家家戶戶還要在門窗楣上掛黃布做的猴子,據說是為了避免兵禍。節日凌晨,母親要為嬰兒系綠線,俗稱長命縷,兒童戴香囊,以此來避災祛病。有的還在貓脖子上系綠線,據說可避免貓往家叼蛇。門窗上插桃枝艾葉,也為消災避邪。
上元節
朝鮮族上元節每年農歷正月十五日這天,朝鮮族人先要到袓墳送燈,然後在堂內燃“屬”燈、院內掛天燈、院門兩旁掛壁燈、還要到河裡放燈船。這天還講究吃藥飯、五谷飯,喝聰耳酒。藥飯以江米、蜂蜜為基本原料,摻大棗、栗子、松子等煮成。因藥飯原料較貴,不易湊齊,一般以大米、小米、大黃米、糯米、飯豆五種做的“五合飯”代替,意在盼望當年五谷豐登。上元節的游戲,過去有火炬戰、車戰、拔河等。火炬戰,即賽火,看誰的火炬最亮,燃的時間最長。車戰,是比誰的車結實。所有娛樂活動,全村人都來參加,圍觀者敲鼓助威,熱鬧異常。取勝者便唱歌、跳舞,歡慶勝利。晚上,大家舉著火炬上東山高處迎圓月,認為誰先望見初升的圓月,誰當年有福。迎月之:後,男女老少在月光下踏橋。踏橋,也叫跺橋,朝語中“橋”和“腿”兩詞同音,跺橋意為練腿。踏橋時,每人要在橋上往返幾次至幾十次不等,其次數必須與自己的歲數相等,以求祈福禳災。
重九節
重九節每年農歷九月九日,朝鮮族家家戶戶都用菊花葉和粘米粉作糕,俗稱菊花煎。還要用酒浸泡菊花,在節日飲用,俗稱菊花酒。這天婦女們到山上或田野裡進行菊花游戲或紅葉游戲,男子則帶著酒食到野外會餐,邊喝菊花酒邊吟詩。相傳,此節源於新羅時代,到李朝已非常重視,並成為全民性節日。
嘉俳節
嘉俳節,朝鮮語意為秋夕節。朝鮮族民間節日。每年農歷八月十五日舉行。這天人們宰牛蒸羊,並用新各制作打糕和松餅等節日食品。這天村與村,屯與屯之間,還進行摔跤、蕩秋千、跳板和各種球類比賽,常常持續數日。活動規模和節期視農活忙閒而定。晚上,當月亮升起時,家家戶戶在院中設香案,向月亮祈禱。然後,全家人吃月餅賞月。祭月歷史悠久。據傳,古代新羅儒理王執政時,讓其二女將木部女子分成兩伙,在大都庭院舉行織麻比賽,從七月十五日早晨開始到八月十五日結束,敗者置辦酒席款待勝者,並作歌舞百戲,後逐漸演化為嘉俳節。
開天節
開天節是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朝鮮族民間的宗教節日,每逢農歷十月初三日舉行。這個節日來自朝鮮族中已基本消失的大倧教,這一天是傳說中的祖先檀君的祭祀日。無特別儀式,只是朝夕給檀君牌位擺換供品。羅哲以檀君崇拜創立大倧教,信奉桓因、桓雄、桓儉三神一體天神。桓因主宰萬物,桓雄開天教化,桓儉治理天地。相傳在四千四百多年前的十月初三這天,桓儉來到松花江流域,用神浩來感化民眾,以後當地的朝鮮族就以這天為開天節,二百多年後的三月十五日,桓儉升天,人們就以這天為御天節,給桓儉舉行祭拜儀式。在大倧教中,桓儉是理世的化身,對他的崇拜表達了朝鮮族人民對生活安定的向往。
老人安慰日
老人安慰日是朝鮮族的傳統節日。時間在每年農歷九月九日。李朝時,朝庭在這一天要設“耆老宴”,邀請六十歲以上的老人和正三品以上官吏參加,以祝老人們健康長壽。現此節已不傳。
老人節
老人節是朝鮮族的傳統節日之一。因地區不同,節期各異。黑龍江省朝鮮族每年農歷六月二十四日舉行,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則在八月十五日舉行。屆時,各村敲鑼打鼓,喜氣洋洋,人們身著鮮艷的民族服裝紛紛前來向老人們祝福。同時還舉行祝壽會。凡六十歲以上的老人都要佩戴大紅花,坐在台上接受全村晚輩們的祝福。這天,老人的兒女們都依偎在老人身旁,和老人們一起盡情地唱歌、跳舞,觀看青年人踩跳板、摔跤、打球和蕩秋千,共享天倫之樂。節日裡,晚輩要給老人准備豐盛的宴席,有老人的家庭要釀制名為“麻格裡”的米酒。還要做米糕、冷面、狗肉和大醬湯等食品。老人穿著新裝,端坐宴席正中。由長子、兒媳、女兒、長孫等,依次斟酒跪拜,祝福老人健康長壽,晚年幸福,感謝老人為兒女子孫的操勞。
流頭節
流頭節又稱流頭日,朝鮮族傳統節日。每年農歷六月十五日舉行。屆時,人們要在東流的河水裡洗頭發,並在水邊進行祭祀和飲酒活動,以消除災禍,俗稱為流頭宴。這天人們把粳米粉蒸熟,打成長條狀,橫截面是圓形,再做成水團,用作節日祭祀品和食品。最精制者稱為滴粉團。用糯米粉制作、不澆蜂蜜的叫干團。據《高麗史》記載,高麗國熙宗剛即位,六月丙寅日,有兩個侍御史和宦官崔東秀,一起在東流的河水中洗頭並飲酒祭祀,為皇帝祈禱,祈求神靈的保佑。後來人們效仿,便形成洗頭節。現在洗頭風俗不傳,但這天做水團的習俗尚存。
燃燈會
燃燈會又稱燈夕、浴佛日。,朝鮮族傳統節日。每年農歷四月初八日舉行。屆時,家家制作許多形狀各異的彩燈掛在堂中和院內,吸引人們前來觀看,以顯示主人的手藝精巧和家境的富裕。各家在門前豎立燈竿,竿上插有野雞尾,並掛有各色小旗,小戶人家在竿上綁松樹枝,再掛上與家庭人口數目相同的彩燈。富有的人家要搭燈棚,掛日月圈和懸轉燈等。燈越明亮認為越吉利,燃燈到初九止。據《高麗史》記載:“國俗以四月初八是釋迦生日”,民間要舉行觀燈會或演出皮影劇,以示慶祝。因此,此日還稱做浴佛日。
三巳日
三巳日朝鮮族傳統祭祀節日。每年農歷三月初三舉行。這一天,婦女們上山采集金達萊花,制作花煎、花面食品或用綠豆粉摻蜜和松子制成馍,家家備酒菜,舉行各種春游活動。據說這天洗頭頭發柔如流水、黑如墨,婦女們都要爭著洗頭發。三國時期,高句麗的各部士兵這夭聚集在一起進行打獵活動,從中挑選最勇敢者給予獎勵和重用。李朝中後期以後,許多儒學者此日進行祭祀活動。
望月架
望月架是朝鮮族的民間傳統節日。每年農歷正月十五日夜晚舉行。事前,人們用木桿和松枝搭好幾米高的望月架。在月亮初升時,幾位被公眾推舉出的老人,便爭先恐後地爬上望月架望月,誰先看到明月,則開年大吉,兒孫幸福。然後,點燃望月架,在長鼓和銅鑼的伴奏下,人們跳起“農樂舞”,盡興方散。
五谷祭
五谷祭是朝鮮族得民間農祀節日,每年正月十五舉行。屆時,各家各戶用糯米、大麥、大黃米、高粱米、小豆等為原料,煮食五谷飯,以祈求當年風調雨順,五谷豐登。然後將一碗五谷料給耕牛吃,民間相傳,耕牛如果先吃哪種糧食,哪種糧食當年即可獲豐收。
亞歲
亞歲又稱冬至,朝鮮族傳統節日。每年農歷十一月一日舉行。這天,各家各戶都要吃小豆粥,還要將小紅豆放在屋角,以驅趕陰鬼。
回甲節/回婚節
回甲節是朝鮮族為誕生六十周年舉行的紀念日;回婚節是朝鮮族為結婚六十周年舉行的紀念日。
每到回甲節或回婚節時,兒女、親友、鄰居都要向老人祝福祝壽。
元日
元日是朝鮮族的春節,每年農歷正月初一開始。早上,一般吃打糕或大黃米飯以及各種魚肉菜和山菜,喝用桔梗、防風、山椒、肉桂等為原料釀造而成的屠蘇酒。認為元日喝這種酒可祛邪長壽。午餐和晚餐喜歡吃一種用大米面做成的餅湯,再放進兩三個包有肉餡的大餃子,朝語叫“滿德固”。節日期間人們要玩各種游戲,其中以“棲戲”最為普遍,這種游戲不限人數,少則三五人,多則幾十人,大家圍坐成圈,把較大的四枚芸豆粒鑿上大小不等的眼兒,按順序和規定輪流投擲,以得眼多少決定勝負。畫斗,類似撲克,共有四十八張牌,牌上分別畫有各種動植物,以得分多少決定勝負,這種游戲以老年人為主。有些地區還進行拔河、射箭、打石戰、跳板、放風筝等活動。年輕人挨門串戶向親友和全屯老人拜年,這是節日中必行之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