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風水運勢 取個好名 命理尋蹤 生肖運勢 星座解疑 生辰八字 周公解夢 痣紋相術
 神卜網 >> 命理尋蹤 >> 農歷習俗 >> 傣族的節日有哪些

傣族的節日有哪些

  編輯:農歷習俗
傣族是我國的少數民族之一,傣族人民主要分布在中國西南部、印度東北部、越南西北部、柬埔寨西北部、緬甸中北部、老撾、泰國等地區和國家。另外,歐美地區也有傣族社區。傣族的民俗文化有著深厚的底蘊,你知道傣族的節日有哪些嗎?

 
  傣族的節日
 
拜山神
拜山神,傣語叫“緊刁巴拉”,雲南省勐臘縣傣族民間宗教節日,每年農歷二月初二和三月初七日分兩次舉行,嚴禁女性參加。平年為小祭,每隔三年為大祭。二月初二第一次祭祀,這一天,也是選廟主的口子。屆時,全寨男性不論長幼都可以參加,毎人帶一只雞,前往寨外的小妬,年長老人拿出一個雞蛋,由成年男子輪流豎雞蛋,每人三次,誰能把蛋豎起來,誰就做廟主並主持祭祀。這個人死後,再用上述方法選廟主,如果選不出,就由前屆廟主的兒子繼任。祭拜開始,先要點香,然後廟主念禱辭祈求人濟平安、五谷豐登。祭品擺好後,人們都齊拜山神。三月初七的第二次祭儀較為隆重。先在寨外神樹旁搭兩個草棚,南面的叫寨神房,北面的叫山神房,搭成後不能拆,只能任其垮掉才能翻修。祭時,人們帶上雞肉或豬肉,還有各種飲食工具,並把神房布置一新,擺上各種祭品,由兩個主祭主持。寨神房的主祭多為世襲,山神房的主祭可以輪換。主祭先念禱辭,然後手裡各拎一只雞,割破雞頸後,灑血於地,把雞扔在地上,卜算雞卦,以決定是否出獵。之後,宰雞殺豬,大家再拜祭一次,隨後共同進餐,儀式結束。
 
播帕
播帕,傣語即升和尚,傣族宗教節日。每年傣歷四月或八月舉行。屆時,在佛寺內當預備和尚的“科勇”請好教父“波臥”,並出教父為其備辦出家需用的黃袈裟、小圓帽和一切出家用品,在教父家舉行祝賀儀式後,將其歡送迸佛寺內,念誦經文,受戒出家為僧。送科勇進寺院是非常講究的,有騎馬的,也有人背的。
 
彩蛋節
彩蛋節是傣族兒童的傳統節日。每年農歷二月初十舉行。屆時,傣家男女小孩的胸前都掛著一個小兜,裡面裝著幾個染成黃、紅、綠、紫等色的熟雞蛋,成群結隊地到村旁樹蔭下或小河邊歡度自己的節日。孩子們先在一起玩耍,隨後在一起聚餐,每人把各自帶來的彩蛋蛋白吃完,將留下的蛋黃帶回家,敬獻給父母或兄長,表示對長者的尊敬。
 
毫瓦薩節/關門節
傣族毫瓦薩,傣語即關門節,雲南省傣族傳統宗教節日。每年九月十五日開始,節期三個月。屆時,各村寨都要到佛寺裡舉行盛大的赕佛活動,向佛爺、佛像奉獻美味食物、鮮花和錢幣,在佛爺、佛像面前念經、滴水,以求來世幸福。節日期間,人們每隔七天舉行一次小赕,由老年信徒在佛寺裡誦經、赕佛、滴佛水,聆聽佛爺教誨。中間有一次大赕,由佛爺、和尚集中三天二夜的時間誦讀經文,村寨中的信徒均到佛寺裡靜聽、忏悔。每家要抄一部或數部經書獻給佛寺,當佛爺誦讀某人所獻經書時,此人就跪在誦經台前傾聽,直到誦完為止。獻經書的人在獻經書的同時,還用紙張、稻桿制成花樹,花樹上掛上錢,一並獻給佛爺。按傣家的風俗和農事需要,傣歷九月十五日後,農事繁忙,因此各村寨男女老少都集中令部精力生產,青年人可以談情說愛,但不能結婚,也不准外出,以免影響生產。相傳,每年傣歷九月,佛往西天與其母講經,須三個月才能重返人間。一次,佛在西天講經,教徒數千人到鄉下去傳教,踏壞了百姓的莊稼,耽誤了生產,燈姓怨聲載道,對佛教徒十分不滿。佛得知此事,內心不安。此後,佛每去西天講經,便把教徒集中起來,規定在這三個月內不許到任何地方太,關門忏悔,以贖前罪。久而久之,沿習到民間,就成了關門節。
 
中秋節
雲南省新平、景谷和德宏的傣族,每到中秋節晚上,要在屋頂平台上放一篾制小桌,擺上糯米杷粑等供品,由家長主祭月亮,祈求豐收,爾後對空鳴放火槍。最後全家圍坐小桌旁品嘗食物,談笑賞月。
 
赕打療
赕(dǎn)打療是雲南省傣族宗教節日。一般在傣歷九月初舉行。屆時,各家各戶都要編“打療”(一種用竹片編成的稀眼篾笆)用木棍插在田間地角,或以草繩穿於“打療”上掛在谷倉或竹樓四周,並念誦經文。民間傳說,赕“打療”,可保豐衣足食,人畜平安。
 
赕考倫壩和幾光咯
赕考倫壩和幾光咯,雲南省傣族宗教節日,每年傣歷二月舉行。這兩次赕同時舉行,從二月三日開始至十五日止。屆時每家每戶開始在佛寺內豎竹桿幡,傣語稱做“波懂”。所掛之幡一種是赕給帕召的,一種是赕給自家死去的親屬或祖宗的。自做波懂之後,佛教信徒便輪流到佛寺內滴水悼念帕召,也悼念祖宗。至十五日上午,每戶挑一挑新谷和少許新米到佛寺內,舉行考倫壩活動,即從高處向下倒,祝賀五谷豐登,並將谷物全部布施給寺內僧侶。十五日下午開始赕幾光咯。幾光咯就是各戶居民將一捆剝掉樹皮的白色木柴集中堆在寺內的一塊空地上,然後放火燃燒,祝賀帕召升天。
 
赕帕
赕帕是雲南省傣族的宗教節曰。時在傣歷每年十二月十五日,有的地方則在傣歷五月或一月。赕帕就是向僧侶布施袈裟。屆時,每對夫婦都得准備一段能做袈裟的黃布,送人佛寺內,布施僧侶,並念經文以示虔誠。
 
赕薩拉
赕薩拉是雲南省傣族宗教節日。節日時間各地略有差別,一般在九月至十二月間。赕薩拉實際上是祭死者,屆時各戶都重做一幢帕沙(冥房)及衣物、用具的模型送進佛寺,並請佛爺念經、滴水祭祀自家死去的親屬。
 
賊塔
賊塔,傣語即敬塔節,雲南省傣族傳統宗教節日。各村寨舉行時間不固定,但都在開門節後。節前,人們先將佛塔周圍的雜草、荊棘鏟去,把損壞的塔身、塔基修補好,在塔周圍搭設棚子,以供信徒歇涼和買賣東西。節日這天,人們從四面八方匯集到這裡,拜塔、滴水、念經、祈求風調雨啊,五谷豐登。
 
干莫
干莫,傣語意為“祭龍”。雲南省傣族民間宗教節日,每年農歷六月擇日舉行。此節是為驅逐害蟲,迎接栽秧和祈求豐收而舉行的。屆時,全村集資殺牛一頭,小豬及雞若干,擺好祭品後,行祭祀之禮。來參加祭祀者須自帶米飯,祭畢聚餐。節日裡人們要停止勞動一至三天,其間須封鎖村中各個路口,不許人們出人,以免觸怒神祗,招來災禍。
 
趕新街
趕新街又稱“趕花街”,傣語叫“馬厄”。雲南省新平縣水塘傣族民間傳統節日,每年農歷春節後舉行。按當地傣族習俗,春節後要趕二個街子,每街十天。第一街是十余歲的少年,第二街是二十左右的未婚靑年,第三街是已婚的成年人。趕第二街的姑娘們要攜帶特制的篾飯盒送給自己的男朋友或意中人,飯盒內裝糯米飯、臘肉,外套一個特制的布袋。姑娘認為有多少個親密的朋友,就要帶多少盒飯,以多為榮。未婚的男青年便可在街頭巷尾得到一盒飯,有時他們的父母來看熱鬧,也可同享美味,並以此為榮。小伙用完飯後,在篾盒裡放些糖果絲線等小禮物送還給姑娘,以示酬謝。
 
好輪瓦節
好輪瓦節是傣族的宗教節日,於傣歷每年一月間舉行。屆時,各家向佛寺布施,並捐贈稻谷以祈神佑。
 
晃露節
晃露節又稱晃露盛會,雲南省傣族傳統節日。每年傣歷九月十五日後擇日舉行,節期四至五天。屆時,蘿鼓儀仗隊排成象形,為晃露游行隊伍的前導,用竹蔑編扎、彩畫裱糊的大象為隊伍中心。舞象者仰臥於象肚下的帷幔裡,操縱作象技表演。象的基座由四至八人載荷,在銅钹鑼鼓簇擁下,在擺場裡巡回周旋,徐徐行進。節日期間,按佛寺排定的擺期先後次序投擺,擺場一天一地,寨寨相移。
 
祭丟木拉戛
“丟木拉戛”,傣語即街神,傣族民間祭祀節日。每三年舉行一次大祭。祭時要殺狗殺雞。祭街神之前,在街天,將三個通往集市的路口用繩子封起,由“曼邁”代表街長在街上征收銅錢,解決祭祀所需經費。
 
祭丟瓦拉哈滾
“丟瓦拉哈滾”,傣語意為家族神,傣族祭祀節日。時間不確定,遇大事則祭祀.家族祌供奉在家族長的家裡,由家族長負責祭祀。在同一個村社中,不同的家族,在祭神時,要殺不同顏色的雞做祭品。每個家庭又都有家神,通常供在家長睡覺處的上方或火塘上方的竹架上。家庭成員如離開本家庭或生病,都要用臘條等物祭祀。結婚時,要把兩塊醮過酒的糯米飯團捏在一起,放在工角架上祭祀,以求家族神保佑。
 
祭水神
祭水神是傣族民間的祭祀節日。每年春耕前後擇日舉行。傣族人認為,每個家庭種的田地都有自己的“田頭”,傣語稱“伙納”。每年春耕開始時,要把水溝修好,祭祀水神。在田頭選一塊地方栽一棵一丈多髙的竹桿或樹枝,上邊掛一個小竹籮,籮內供糯米飯、蠟條、芭蕉,還掛有用竹子編的大魚和兩長串雞蛋殼,象征年年有余,谷粒豐滿。犁田、栽秧、收割都要從這裡開始,收割時要先把第一簇谷子做為谷魂送回谷倉。
 
嫩西節
嫩西節即雲南省傣族春節,時間與漢族春節同。每年臘月最後一天晚上,傣族全家守夜,並殺豬、宰雞。到雞鳴時,家長點著兩柱香後去挑水,他們認為,能挑得頭一挑水在新一年裡最吉利。新年第一天,青年人穿上新衣服,燃放鞭炮,向老年人叩頭拜年,然後到村外做游戲,跳舞、唱調子或談情說愛。新婚夫婦則帶禮物回娘家拜見父母。
 
寧批曼
寧批曼,傣語意為祭寨神,雲南省傣族祭祀節日。一年舉行兩次,一次是在栽插之前,一次在栽種結束之後。批曼往往是指本寨建寨最早的人或首領的靈魂。屆時,由寨主主持祭祀,每個家庭以蠟條、雞、酒、芭蕉,米飯等供在寨沖處。祭祀時要關閉寨門,並用樹枝、竹竿做標記,用繩索封閉路口,它寨人不得進入,本寨人不許外出,全寨人必須嚴守祭祀規矩。在人們的心目中,批曼是有靈性的,故住戶遷出或遷人都要以米酒、蠟條等物祭祀它,請求批曼准許外遷和進寨入籍。
 
潑水節
潑水節又稱“楞賀尚罕”。傣語即六月新年或傣歷新年,雲南省傣族傳統節日。一般在傣歷六月中旬舉行,節期三至四天。第一天,傣語叫“腕多桑刊”,意思是送日。清晨,善男信女沐浴更衣,到寺廟拜佛,並在寺院中用沙堆起三、五座寶塔形沙堆,高約三、四尺,塔尖插八根纏著彩紙的竹枝,人們圍塔而坐,聆聽誦經和歷史傳說。村寨中,青年男女一大早即穿上美麗的民族服裝,成群結隊上山去采摘野花做花房。中午,婦女們各挑一擔清水潑到佛像身上,為佛洗塵。接著,男女青年提著水桶、臉盆,互相追遂,你潑我灑,水花飛濺。對老人和兒童人們則用樹枝點蘸清水輕輕向其頭頂拂灑。傣族人認為潑水可以洗淨一年中的污穢,有祝福對方清潔、平安之意:節日最末一天,傣語叫“腕叭腕瑪”,即新年元旦。中間一、二天,是介於兩年之間的空日。除堆沙、潑水外,節曰裡還要舉行丟包、賽龍船、放高升、放孔明燈等傳統娛樂活動。關於此節來歷,傣族民間傳說從前有一作惡魔王,先後霸占七個姑娘。一日,魔王酒後說出自己的致命弱點。待其醉倒,姑娘們便小心翼翼拔下魔王一根頭發,勒住其脖子。魔王頭果然掉下來,但又立刻變成一團火滾動起來,滾到之處,房屋、莊稼皆被焚毀。一位姑娘見狀勇敢地抱住魔王的頭,把邪火引到自己身上,其他六位姑娘輪流不停地用清水澆潑,一直潑了九百九十九天,才把邪火徹底撲滅,人們從此得以安居樂業。為紀念這七位姑娘,傣族人就把撲滅邪火這天定為潑水節,世代相沿至今。
 
松山卡
松山卡是雲南省傣族的宗教節日。時間在傣歷五月十五日。屆時,全勐佛爺集中於波蘇勐(瓦拉扎灘)講經拜佛,推算當年關門節、開門節的日子,然後再由各寺佛爺轉告各村寨。
 
跳擺
跳擺是雲南省傣族的民間宗教節日,每年農歷二月初八日舉行。過節時,凡是村中的男子,都要事先准備好豐盛的食物。屆時,帶上食物,來到佛寺中,先向佛袓行叩拜禮,然後把食物放在佛寺院中的地上,大家圍坐在一起,互相交換品嘗各自帶來的食品。同時,還有四個中年男子,一個拿一面大鑼,一個捧一小缽,一個拿大鑼,一個敲象腳鼓,邊奏樂邊跳,之後眾人痛飲而散。
 
翁瓦薩/開門節
翁瓦薩,傣語即開門節,傣族傳統宗教節日,時。在傣歷每年十二月十五日。屆時,各村寨舉行盛大赕佛活動。人們走村串寨,訪親問友,或在寨中歌舞、放花,放高升、放孔明燈、賽鼓等。按傣族習慣,開門節後三個多月時間裡,每天傍晚,幾個姑娘互相邀約,在竹樓下的院場裡燃起篝火,架起紡車紡紗。每人的身邊,備有一只凳子。一會兒,小伙子們披著新毯子,吹著芯,拉著琴來串姑娘。若雙方有意,小伙子便把游插進筒巴(布袋),或把琴裝進套子裡,背在身上,從容靠近紡車,坐在凳子上,與姑娘共披一床毯子,竊竊私語,傾吐愛情。若情投意合,雙方便可通過父母正式提親。按傣族人風俗與農事原因,每年十二月十五日後,雨季過去,稻谷入倉,農活漸少,關閉三個月的婚姻之門才重新開放,同時為慶賀豐收而舉行各種吉慶娛樂活動。
 
巡田壩節
巡田壩節是雲南省綠春一帶傣族民間傳統節日,每年農歷正月十三日舉行,此日清晨,全村寨男女身著節日盛裝,聚集到寨子中心廣場,人們敲鑼打鼓,歌手們手捧米酒,唱起傣族迎春歌或四季歌。在眾人盡興之後,由一位德高望重的長者宣布“巡田壩”開始,於是人們組成秩序井然的隊伍,由八個抬著彩旗的青年為前導,並鳴放鞭炮、火藥槍。巡田壩意在迎春。
 
課外延伸:什麼是傣歷?
 
答:傣歷(DaiCalendar),又稱為祖臘歷、擺夷歷,傣語音譯稱作“祖臘薩哈”、“朱臘薩哈”或是“薩哈拉乍”,是傣族的歷法。
傣歷紀元紀時法最早使用於約800多年前,勐卯時期的耿馬。其推算與頒布權屬於佛寺,因而傣歷紀元紀時法是隨著上座部佛教的傳布而使用開來的。在上座部佛教傳入以前,傣族一直使用的是干支紀時法。干支紀時法(紀年、紀日)可能在漢代就已從中原傳入傣族地區。現行傣歷可能在明朝後才普遍行用。
傣歷紀元紀時法是一種平朔陰陽歷,歷法多受古印度歷法影響,許多專用名詞亦譯自梵文。據張公瑾研究,傣歷紀元始於公元638年3月22日,該日為傣歷零年七月一日元旦,當年九月置閏月。638年3月22日亦為骠國行用緬歷之歷元。但以638年3月22日為7月出1日,排到639年3月22日,應是傣歷6月出11日而非傣歷6月出12日。期間有一日之差,此為應注意處。
傣歷以六月為歲首,歲首不固定在月初一。由於傣歷元旦不固定在某月某日,因此同一年可能出現相同月份與日期的日子。例如傣歷1376年(公元2014年)就有兩個六月下五日。
傣歷也用干支紀年,零年元旦為戊戌年辛巳日周一星期日。但因以六月為歲首,農歷正月初一即進入甲子年,傣歷則須待農歷三月左右,傣歷六、七月之潑水節後才進入甲子年。同一年中,公元最先進入新一年,之後是農歷,傣歷最晚進入新一年。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1. 首頁
  2. 面相
  3. 手相
  4. 十二星座
  5. 夢境解密
  6. 居家風水
  7. 取名秘籍
  8. 八字合婚

Copyright © 神卜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