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風水運勢 取個好名 命理尋蹤 生肖運勢 星座解疑 生辰八字 周公解夢 痣紋相術
 神卜網 >> 取個好名 >> 姓名常識 >> ​卞姓的來源

​卞姓的來源

  編輯:姓名常識
卞姓是姓氏的一種,在百家姓中也算是人數少的姓氏,大部分的卞姓都在台灣,那麼卞姓的來源是怎樣的呢?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卞姓的來源跟傳說吧!

源流一:

源於姒姓,出自夏王朝名士卞隨,屬於以封邑名為氏。據典籍《莊子·讓王》和史籍《呂氏春秋·離俗》的記載,在夏、商之際,有個叫卞隨的賢士,因不滿夏桀的荒淫暴虐統治而隱居到了稠(今陝西高陵泾渭二河合流處)。

湯與大宰伊尹計確定了謀攻伐夏桀之時,曾想方設法找到了卞隨,與之商量伐桀之事,卞隨卻拒不回答。至公元前十六世紀“鳴條之戰”,商湯戰勝了夏桀後,建立了商王朝,再一次找到卞隨,要讓天下給卞隨。卞隨認為自己遭遇到了最大的麻煩,說:“我因反對夏桀暴虐而避隱,其一直謀求算計我,認為我是蔑視他的賊。而如今湯王您戰勝了夏桀而要讓位於我,後世人則必以我為貪其位也。我生於這樣的亂世,難道就都是些無道行之人與我交往嗎,我不能再忍受這樣的無聊騷擾了。”

遂自投稠水而死,令商湯很是感慨。之後,卞隨的後裔子孫,就以先祖名字為姓氏,稱卞氏、隨氏,形成了較早的卞、隨二氏一族。卞氏族人大多尊奉卞隨為得姓始祖。

源流二:

源於官位,出自西周時期官吏弁師,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弁師,亦稱卞師,是西周初期設置的一種禮儀小官,專職負責掌管君主在重大祭祀活動中配戴的冠帽,後各諸侯國亦設有此官位。“弁”、“卞”二字是象形文字,其本義就是掌管並為君王戴帽子的意思。

兩周王朝的官員稱作“弁師”,而各諸侯國的相應官員則稱作“卞師”。在近九百零六年漫長的兩周歷史時期中,曾有三次諸侯國君稱自己的掌冠官為“弁師”者,第一次是在周平王姬宜臼五十一年(鄭莊公姬寤生二十年,公元前720年),周王朝軍隊敗於鄭莊公,鄭莊公曾得意地稱自己的冠官為“弁師”;第二次是在周桓王姬林十六年(楚武王熊通三十七年,公元前704年),楚武王自立為王並在在周王朝近郊耀武揚威,稱自己的冠官為“弁師”。

第三次是在周郝王姬延五十九年(秦昭襄王贏則五十年,公元前256年),秦昭襄王滅周王朝,結束了戰國歷史之後,秦昭襄王干脆就將周王朝的官稱一股腦地端進秦國宮廷,使自己成為正統,“弁師”也就自然成為秦國的官稱了。直到秦朝末漢初,弁師、卞師之稱尤存,而由“弁師”衍申的“弁員、馬弁、弁衛”等等官稱,一直沿用至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之初。在弁師、卞師的後裔子孫中,即有以先祖官職稱為衛姓氏者,稱弁師氏、或卞師氏,後多省文簡化為單姓卞氏,亦有仍稱弁氏者,世代相傳至今。

源流三:

源於姬姓,出自周文王第六子叔振铎的支庶子孫卞莊子之後,屬於以封邑名為氏。據史籍《元和姓纂》記載,西周初期,周武王姬發賜封自己的弟弟、周文王姬昌的第六子叔振铎於曹(今山東曹縣),世稱曹叔振铎,其後以曹為姓氏,成曹氏一族。

後來,曹叔振铎的支庶子孫中,在春秋初期出了一個大勇士名莊,魯隱公姬息姑執政時期在魯國做官,後被封於卞邑(今山東衮州、泗水一帶),爵位為子爵,故時稱卞莊子,又稱為弁莊子、館莊子。在卞莊子的後裔子孫中,多以先祖封地名稱為姓氏,稱卞氏、弁氏,形成了卞、弁二氏。到了漢朝時期,因避漢明帝劉莊名諱,改莊為嚴,或稱為卞嚴、卞嚴子、弁嚴子。

曹、卞、莊、嚴四氏系出一源。據傳,在山東和江蘇一帶,至今仍有曹、卞、莊、嚴四姓不相聯姻的習俗。卞氏後來在濟陰郡發展成望族,世稱濟陰望。

源流四:

源於姬姓,出自黃帝裔孫吾融之後,屬於以國名為氏。據史籍《元和姓纂》記載,相傳黃帝有兒子叫龍苗,龍苗生吾融,傳到吾融的兒子姬明,被封在卞國(今山東泗水卞橋鎮),史稱卞明,其後代子孫以國名為姓氏,稱卞氏,是為卞氏最早的一支。

源流五:

源於芈姓,出自春秋時期楚過大夫卞和之後,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據史籍《姓氏考略》記載:“卞氏,春秋時楚卞和之後。”卞和,著名的春秋時期楚國荊人(今湖北襄樊南漳),一稱和氏,是“和氏璧”的發現者,他因獻玉而聞名古今。

在卞和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名字為姓氏者,稱卞和氏,後省文簡化為單姓卞氏、和氏,世代相傳至今。

著名人物

卞 隨

夏朝末年人,卞氏得姓始祖。當時湯打算伐桀,去找卞隨商量。卞隨說:“這事與我無關!”或者是說“關我屁事!”湯滅夏後,要把天下讓給卞隨。卞隨說:“當初你小子已經定好伐桀的計劃。你假模假樣地找我商量,目的是把謀反的罪責推給哥們;現在你小子得了天下,又揚言要讓給我,只是為標榜自己沒有獨占天下的野心。我真不幸!交了你們這幫不講道義的朋友。”卞隨覺得生不逢時,竟然投河自盡了。

卞 和

春秋時楚國人。荊(今襄樊南漳)人,一作和氏。和氏璧的發現者。因獻玉而聞名古今。《韓非子》載,卞和在荊山得一玉璞(南漳縣巡檢山區,現有玉印巖,傳為卞和得玉處),獻給厲王,厲王使人鑒別,說是石頭,有欺君之罪,斷其左足。

到武王(約公元前740年)即位,卞和再次獻玉,武王使人鑒別,仍說是石頭,又斷其右足。後來文王即位,卞和抱玉恸哭於荊山下,文王派人去問他為什麼哭。他說:“寶玉而名之曰石,貞士戮之而漫(欺騙),此臣之所以悲也。”文王令人剖璞,果得寶玉。因此稱“和氏璧”。卞和以功封為零陽侯。《史記·卷八十一》所說的“完璧歸趙”故事中的“璧”,即是卞和所獻之寶玉。

卞 後

武宣卞皇後,出身於娼家。二十歲時因在一次席上唱誦詩經一鳴驚人,被曹操在谯納為妾,並隨他到了洛陽。到董卓為時,曹操棄官,微服東出避難。袁術傳曹操凶訊,曹操身旁的人都欲逃回,卞後識斷精明,制止了眾人的莽撞行動。後來曹操聽說後十分贊賞。丁夫人薨,曹操就將卞後扶正。曹丕當太子後,左右向卞後稱賀,被卞後婉言謝絕。建安二十四年,拜為王後。

文帝踐位後,封卞氏為皇太後;明帝即位,尊太後為太皇太後。原先,曹洪家富而性吝啬,文帝年輕時向他借錢而不得,十分厭惡他,於是借故曹洪的門客犯法,要處死曹洪。卞太後通過郭後,制止了曹丕,再刑為免官削爵土。卞後生有四子:文皇帝丕、任城威王彰、陳思王植、蕭懷王熊。

卞後生平節儉,不喜華麗,曹操曾得名铛數具,命後自選一具,後選中者,言:“取上者為貪,取下者為偽,故取其中。”不但自律如此,對親戚外家亦然,為人稱道。卞後隨軍征進時,但見路上有老年人,便賞賜絹帛,對他們哭泣說:“可惜我的父母沒能等到這個時候就去世了啊。”後崩於太和四年五月,七月,與魏武帝合葬高陵。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 如有更多疑惑請咨詢本站專業大師。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