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姓氏我們都可以追溯到它的來源,有的姓氏有著很長久的歷史,而有的姓氏則沒有很特別的歷史,高姓是我們很常見的一個姓氏,那麼高姓的來源是怎樣的呢?下面就請大家跟我一起來小編看看吧!
高姓起源
1、源於姜姓,出自春秋時期齊惠公之子公子祁,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姜姓,原是炎帝的後裔,高氏則是炎帝的後裔,高氏的血緣初祖是炎帝,得姓始祖為高一。因炎帝神農氏生於姜水,以姜為姓。炎帝17世孫伯夷輔佐大禹治水有功,受封呂侯,子孫因此亦以呂為氏。呂侯伯夷第37代孫姜尚,即姜太公,又名呂尚、呂望,輔佐周文王、武王滅商立周,受封於齊國。齊國傳至太公8世孫文公姜赤,文公次子受封於高邑,稱公子高。依照周朝貴族禮儀,其孫傒取祖名為氏,為高傒。高傒在齊國為上卿時,迎立公子小白為君,就是齊桓公。高傒成為著名的渤海高氏的始祖。高傒7世孫高止在齊國遭到公孫灶、公孫趸排擠,出齊奔燕。高止9世孫高量為宋國司徒,高量10世孫高洪為東漢渤海郡守。高洪的一支後裔高隱、高瞻叔侄創立了漁陽高氏、遼東高氏, 另一支後裔高悝創立了廣陵高氏。渤海高氏的後人高伯祥又創立了京兆高氏。姜姓高氏族人大多尊奉高傒為得姓始祖,亦有尊奉高渠彌(姜渠彌)、高克為得姓始祖者。
以王父字為氏。齊惠公元是齊桓公小白與姬妾少衛姬所生的兒子,當了10年齊國國君。齊惠公的兒子叫公子祁,字子高,其後代也以高為姓,為山東高氏。
2、源於鮮卑族:
出自南北朝時期鮮卑拓拔部寔婁氏部落,屬於漢化改姓為氏,是為河南高氏之一。江蘇省徐州市豐縣城西有單高樓村和雙高樓村,猜測為鮮卑族樓氏一脈,並在單高樓村存有高氏祠堂。
在南北朝時期的東魏政權末期,鮮卑族人元景安因在邙山之役中力戰有功,被東魏大丞相高歡賜爵西華縣都鄉男,在其子高洋於東魏孝靜帝元善見武定八年(公元550年)廢黜東魏孝靜帝,建立北齊政權後,於同年即北齊文宣帝高洋天保元年(公元550年)賜他貴族姓氏為高氏。另外,鮮卑族人元文遙在北齊時期也先後得到國王高洋、高演的重用,因迎立國王高湛繼位有功,北齊天統二年(公元566年)後主高緯下诏特賜他姓高。他們的後代就以高為姓氏,亦為河南高氏之一。
十六國時,後燕國王鮮卑族人慕容雲改稱為高陽氏後裔,遂改姓高,稱高雲,其後裔在這個歷史背景下,多有改復姓慕容氏為單姓高氏者,後文化上漢化,是為河北高氏的主流。其後裔有改復姓為單姓,稱高氏。 南北朝時,先後有鮮卑族元氏和徐氏改姓為高氏。北齊文宣帝姓高名祥,當時有元景安、元文遙本鮮卑族,改漢字姓元,因有功於北齊,高洋賜他們“高”姓;又北齊時重臣高隆之,本姓徐,因其父與高歡交厚,遂改為高氏。當高氏建立北齊政權後,其姓氏就貴為北齊政權的國姓,於是北齊皇帝便賜他姓為高氏以示恩寵之舉,徐子遠從此改姓為高氏,其後代後來在今河南杞縣一帶發展起來,成為當地的望族,是為河南高氏之一。以“高”字開頭的兩個字的復姓,後有改單姓“高”為氏。譬如:高車氏、高堂氏、高陽氏、高陵氏等。
3、源於滿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滿族多啰氏,亦稱刁落氏、啁噜噜氏,滿語為Dolo Hala,漢義“內”,世居葉赫(今吉林梨樹)、東海(今俄羅斯濱海地區),後多冠漢姓為高氏、趙氏等。
滿族高佳氏,滿語為Gaogiya Hala,祖先原為漢族,東漢末期被遼東鮮卑烏桓部虜攜,融入鮮卑,後逐漸演化為遼東女真,世居蓋州(今遼寧蓋州)、遼陽(今遼寧遼陽)、吉林烏喇(今吉林永吉)等地。後有錫伯族引為姓氏者。清朝中葉以後多冠漢姓為高氏。
滿族高爾吉氏,亦稱格爾齊氏,滿語為Gerci Hala,世居尼馬察(今黑龍江穆稜興凱湖彼岸俄羅斯烏蘇裡斯克一帶),後多冠漢姓為高氏。
滿族薩克達氏,原為巴雅拉氏,後以地為氏,滿語為Sakda Hala,漢義“悠久、蒼老”,世居薩克達(今遼寧撫順峽河流域)、寧古塔(今吉林寧安)、阿扈河(今黑龍江寧安南六十公裡處)、葉赫(今吉林梨樹)、赫圖阿拉(今遼寧新賓永陵鎮)、那木都魯(今俄羅斯濱海地區)、德裡倭赫(今遼寧撫順東渾河畔)、黑龍江流域等地,清朝中葉以後多冠漢字姓為多為高氏、蒼氏、倉氏、麻氏、駱氏、李氏、祖氏、海氏、薩氏、裡氏、陳氏、羅氏、老氏、英氏、印氏、巴氏、色氏、臧氏、禮氏、佟氏、陀氏、翁氏等。
滿族郭啰啰氏,亦稱郭爾羅氏、郭絡羅氏、郭博羅氏,滿語為Gorolo Hala,以地為氏,世居讷殷(今吉林撫松松花江上游流域)、沾河(今吉林雙陽河流域)、馬察(今吉林渾江)等地。後有錫伯族引為姓氏者。清朝中葉以後多冠漢姓為高氏、郭氏、國氏等。
滿族郭爾佳氏,亦稱郭羅佳氏、固爾佳氏,滿語為Gorgiya Hala,世居安巴德普特布占台(今遼寧鐵嶺三岔子南部)、長白山區、嫩河(今黑龍江讷河)等地。後有錫伯族引為姓氏者。清朝中葉以後多冠漢姓為高氏、郭氏、顧氏等。
郡望
渤海郡、漁陽郡、廣陵郡、河南郡
堂號
廣陵堂:以望立堂,亦稱江都堂、江陽堂、揚州堂。
遼東堂:以望立堂,亦稱扶余堂、襄平堂、遼陽堂、凌東堂。
渤海堂:以望立堂。唐朝時高固、高崇文都被封為渤海郡王;北齊高歡被封為渤海王,其後裔子孫遂以為堂號。
厚余堂:孔子弟子高柴,曾擔任費城宰(縣長)。孔子評他:“柴也愚”。朱熹注“愚是知不足而後知有余”。《詞海》:愚,純樸也。由是,高氏後代以“厚余”作為高氏的堂號。
歷史名人:
高長恭:又名高孝瓘,他勇武善戰,常常大敗敵軍。武藝高強的將領,是北齊大將,東魏大權臣北齊奠基人白手起家大英雄風流大丞相高歡之孫。是北齊世宗文襄帝的第四子,封為蘭陵王。據《北齊書》講,他“貌柔心壯,音容兼美。”應是有英雄氣概之美男,是中國古代四大俊男(嵇康、周瑜、高長恭、楊華)之一。
高漸離:戰國末年時燕人,擅長擊築,燕太子丹派荊轲謀刺秦王政(即秦始皇),到易水送行,他擊築,荊轲和歌。後因在築內暗藏鉛塊撲擊秦始皇,不中被殺。
高洋:今河北景縣人,執掌東魏政權多年的高歡之子,代東魏建北齊。北齊共歷六帝,執政二十八年。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如有更多疑惑請咨詢我們更多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