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髒與五行。五行學是我國著名的哲學理論,它將人們對世間萬物的認識,分為金、木、水、火、土。五行學最早在《山海經》、《河圖》等古書中出現。隨著五行學的不斷改進,歷史上的中醫名人開始把五行學應用於中醫學。如張景岳、華佗、李時珍這些古人都對中醫五行學有著深刻的了解。把人的器官部位,分為五行。其中屬金的有肺、大腸和鼻等。那麼五髒與五行有著什麼解釋呢?對中醫學有著什麼樣的貢獻呢?
一、五髒與五行
一般來說五行的金、木、水、火、土各以白、綠、黑、紅、黃五色代表,並各自聯系和代表多種器官:屬金的內髒有肺、大腸和鼻;屬木的是肝、膽囊和肌肉;屬水的有腎、膀胱、耳和骨骼;屬火的是心、小腸及舌頭;脾、胃和口腔則屬土.
1. 紅色食物代表火(心、小腸及舌頭):有西紅柿、紅椒和紅蘿卜等,含豐富的降血壓物質,使血管強壯,有助循環系統健康;
2. 綠色食物代表木(肝、膽囊和肌肉):有白菜、包心菜和菠菜等,含有益肝髒健康的葉綠素和多種維他命;
3. 黑色食物代表水(腎、膀胱、耳和骨骼):有黑豆、黑芝麻和藍莓等,含黑色素,有助提高與腎、膀胱和骨骼關系密切的新陳代謝和生殖系統功能;
4. 黃色食物代表土(脾、胃和口腔):有橙、南瓜和紅蘿卜等,含維他命c;
5.白色食物代表金(肺、大腸和鼻):有洋蔥、大蒜和梨等,具有抗敏感及炎症功能.
二、五行在中醫學的貢獻:
中醫學運用五行的生克乘侮規律來解釋五髒病變的相互影響關系,利用調整五髒間生克乘侮關系來治病。
①肝木乘脾土(木克土),則臨床上見肝脾不和證,治療時一般是采取“培土抑木”(疏肝健脾)的方法。
②腎濟心(水火相濟),腎主水,心主火,腎藏精。正常時,心腎互濟,心助腎以陽,腎助心以陰,互相交往,保持平衡狀態,中醫叫“心腎相交”。如腎水不足,則不能滋潤心陽,就會引起心火亢盛的症狀,出現“心腎不交證。”治療應當滋腎水(陰)降心火,使病證得以痊愈。
③腎助脾(火生土),脾的運化功能需要腎陽的幫助才能正常進行,如果腎陽虛導致脾陽虛,臨床上出現脾腎陽虛證,產生腹瀉、水腫等證。治宜溫補腎火,資助脾陽(溫腎健脾)的方法。
④脾益肺(土生金),脾氣健運,將飲食精微運輸給肺,從而保持肺的功能正常,脾虛精微不升,廢濁不降,容易產生痰濕,出現痰多,咳嗽等肺的症狀,治療則需健脾化痰,即“培土生金”健脾補肺的方法治療,往往取得較好的效果。
⑤腎生肝,(水生木)腎精能滋養肝脾不和證,即“水能生木”,當“腎水”不足時,肝木失養,病人出現“肝陽上亢”等水不涵木的病證,治療時要滋水涵木,肝陽上亢的證候可以得到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