鞠姓,我們現在很少見,在百家姓裡面排名第兩百七十六位,這個字我們平常用的都比較少,而且筆劃較多,那麼鞠姓究竟是怎麼來的呢?下面就請大家跟我一起來小編看看吧!
姓氏源流
鞠(Jū)姓源出有:(鞠 古音:giuk 居六切)是中文姓氏之一,到2013年鞠姓多為北方姓氏,在現代是極罕見的姓氏,在《百家姓》中排第390位。鞠姓源流不止是有兩個。
源流一
源於姬姓,出自黃帝後裔不窋之子鞠陶,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據史籍《元和姓纂》、《名賢氏族類稿》等記載,黃帝有個後裔名曰棄(後稷),是周朝的始祖。棄之子不窋有個兒子叫陶,傳說他生下來時手上的掌紋很象古文“鞠”字,因此不窋便給這個兒子起名叫“鞠陶”。鞠陶後來成為了周族人的首領,在他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的名字為姓氏者,稱鞠氏、陶氏。
在鞠陶的後裔子孫中,鞠氏一族世代相傳至今,是非常古早的姓氏之一,是為洛陽鞠氏,亦稱成周鞠氏。
源流二
源於蒙古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據史籍《八旗通志》記載:蒙古族烏讷虎沁氏,亦稱兀納嘎沁氏,世居察哈爾(今河北張家口一帶,包括河北、內蒙烏蘭察布盟、錫林郭勒盟一部、山西部分地區),後有滿族、回 族引為姓氏者,滿語拼音為Unehucin Hala。清朝中葉以後,蒙古族、滿族、回 族烏讷虎沁氏所冠漢姓即為鞠氏。
源流三
源於官位,出自兩周時期官吏鞠人,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鞠人,亦稱“嶶人”、或“屩人”,是兩周時期王室內侍之一,實際上就是專門在君王出入門闱之時,負責為君王開啟門扉、掀起門簾的小吏。因上古時期門簾大多是竹子編制的,因此亦稱“嶶人”或“屩人”,就是鞠著身子為君主進出門庭時掀竹簾子的侍從。後來在春秋時期,各諸侯國王室宮闱中皆有此類小吏,一如當今在大酒店、星級賓館裡為客人開啟門扉的職業門童、門淑,只不過沒有小費可拿。
源流四
出自戰國末期燕國上大夫鞠武,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在戰國晚期,燕易王有個兒子叫姬升,即王子升。姬升是燕易王的次夫人所生,因此雖然年長於弟弟姬哙,卻屬於非嫡出。在燕易王病逝後,姬升因與燕易王的長夫人所生的兒子姬哙爭奪王位,結果慘遭失敗,被迫躲避到了遼東東梁河(東梁河南岸),之後忿而棄姬姓而改鞠氏,稱鞠升。“鞠”之一字,在古代義為“事敗而好鞠之”,就是勢敗計窮無可奈何的意思。該支鞠氏族人就稱姬升為“第一世鞠升公”,為河北鞠氏的真正鼻祖。後來到了先秦時期,有一位著名的燕國上大夫鞠武,是燕太子丹老師即太傅,他就是鞠升的曾孫。在先秦時期,有一段著名的“鞠武谏燕丹”的歷史:就在秦始皇統一六國的過程中,秦國將軍樊於期因“傳檄討秦王”失敗而亡命到了燕國,由此引發了秦始皇對燕國的仇恨。據史籍《史記》中的記載:秦始皇嬴政之母趙姬在與呂不韋同居時就已身懷有孕,只是呂不韋和趙姬一起對子楚隱瞞了事情的真相。按司馬遷的記載,秦始皇嬴政實際上應當是呂不韋的兒子。樊於期“傳檄討秦王”的原因便在於此。要說明的是,後來到了北宋末年,該支鞠氏族人中有山東黃縣冶基人鞠俨的後代鞠杲在中進士第後不久,便上書彈劾奸相張惇,結果遭到殘酷報復,被獲罪夷族。當時許多鞠氏族人被迫改以同音的“曲”為氏以避其難,成為現代曲氏家族的重要來源。因此,在山東地區自宋朝以來就有“死鞠活曲,鞠曲一家”的傳言,但在家譜上仍然記載為鞠氏。由此形成的曲氏族人一直到清朝雍正年間才得以復姓,有一些曲氏族人復為鞠氏,還有更多的曲氏族人卻“依曲為沿”,就這麼稱曲氏至今。
郡望
汝南郡:西漢高祖劉邦四年(戊戌,公元前203年)置郡,治所在上蔡(今河南上蔡),當時其時轄地在今河南省颍河、淮河之間、京廣鐵路西側一線以東、安徽省茨河、西淝河以西、淮河以北,包括偃城縣、上蔡縣、平輿縣、項城縣一帶地區,治所在上蔡(今河南上蔡)。東漢時期(公元25~220年)移治至平輿(今河南平輿)。
山陽郡:古代山陽郡有二:①漢景帝中元六年(丁酉,公元前144年)將梁國分置為山陰國,不久以後的漢武帝建元年間(公元前140~135年),又將其改為山陽郡,其時轄地在今山東省獨山湖周圍金鄉縣一帶地區。②東晉朝義熙年間(公元405~418年),晉安帝將廣陵郡分置山陽郡,治理山陽附近的地區,其時轄地在今在今江蘇省清江、淮安一帶。至隋朝初年(辛丑,公元581年),隋文帝又移其治所到今江蘇省淮安市一帶地區。
西平郡:春秋時期的西平在今河南省開封市陳留鎮一帶,戰國時期為秦國宰相池子華的封邑。東漢建安年間(公元196~219年),漢廷將金城郡分置出一個西平郡,其時轄地在今河南省駐馬店市西平縣一帶。東晉末年,西平郡一帶為禿發烏孤所占,稱西平王,一度依此為都城。
東萊郡:東萊郡始建於西漢高祖時,治所在掖縣(今山東萊州)。東漢時期移治黃縣(今山東龍口)。晉朝時期改為東萊國。南北朝時期分為東萊、長廣兩郡。隋朝時期改為萊州,治所在今山東省掖縣。唐朝時期亦為萊州。
堂號
汝南堂:以望立堂。
山陽堂:以望立堂。
西平堂:以望立堂。
東萊堂:以望立堂。
清河堂:鞠常原是五代時南漢乾祐進士。到了宋朝開寶年間,趙普為宰相,提拔鞠常為著作郎,後來又作了清河令。
歷史名人
鞠武:戰國時燕太子丹太傅,曾薦荊轲於太子。
鞠詠:北宋官吏,開封(今河南省開封市)人。自小勤奮好學,後來舉為進士當官,他遇事敢言。在擔任三司鹽鐵判官時,河北、京師旱災,他曾奏請出太倉米10萬石以赈災民。
鞠常:字可久,密州高密人。祖真,黃縣令。父慶孫,申州團練判官,有詩名。常少好學,善屬文。漢乾祐二年擢進士第,裁二十一,釋褐秘書省校書郎。周廣順中,宰相范質奏充集賢校理,出為郓州觀察支使,歷永興軍節度掌書記、伊陽令。顯德四年,詣阙進策,召試,復授猗氏令,遷蔡州防御判官,復宰介休、魏縣。開寶中,趙普為相,擢為著作佐郎。時任此官,惟常與楊徽之、李若拙、趙鄰幾四人,皆有名於時。常應舉時,著有《四時成歲賦》萬余言,又為《春蘭賦》,頗存興托。後為清河令。七年,卒,享年四十七歲。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如有更多疑惑請咨詢我們更多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