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之中有十二個月份,這是大家都知道的,而每個月份都有著很多的叫法,比如一月份又叫做正月,而對於十二月為什麼被稱為臘月呢?
古人對月份的稱謂,則不僅表示排序,還可以讓人們很清楚該月份的天氣、物候等特征。古時年終十二月屬於“祭祀之月”,其形成原因有三:一、年歲交替,須祭祖祀神;二、天寒農閒,勞力充裕;三、野獸冬眠,狩獵良機。古人非常重視祭祀,認為祭祀乃是“國之大事”。把歲終祀祖先、祭眾神的祭奠儀式稱為“臘”。我國先人把歲終一個月用來祭祀祖先,祭拜眾神,以祈福求壽,避災迎祥,並把祭奠儀式稱為“臘”,所以叫“臘月”。
十二月份的其他叫法:
一月:
一年開始為“正”,銀柳插瓶頭,所以一月通常被稱為正月、柳月、端月、初月、嘉月、新月、開歲、陬月。
二月:
二月,大地春回,杏花欲放,“二月紅杏鬧枝頭”,所以二月通常稱為杏月、仲春、仲陽、如月、麗月、花月、仲月、酣月。
三月:
三月,桃花怒放,绮麗芬芳,三月桃花粉面羞;又正是是養蠶的月份,所以三月通常稱為桃月、春晚、晚春、暮春、蠶月、春日、綢月、季月、莺月、末春。
四月:
四月萬物枝長葉茂青翠欲滴,槐花掛滿枝,所以四月通常稱為槐月、孟夏、首夏、初夏、陽月、麥月、梅月、純月、 清和、 余月。
五月:
五月榴花紅似火,五月初五端午節,人們會懸掛菖蒲、艾葉於門上以避邪,所以,五月通常稱為蒲月、仲夏、超夏、榴月、郁月、嗚蜩、天中、仲夏、皋月。
六月:
六月三伏天,赤日炎炎,植物、動物、人們在酷夏都無精打采,而荷花卻依舊亭亭玉立,所以,六月通常稱為荷月、季月、伏月、焦月、署月、精陽、溽暑、季暑、且月。
七月:
七月鳳仙節節開,七月七日是婦女們向天上織女星“乞巧”的節日。所以,七月通常稱為巧月、瓜月、蘭月、蘭秋、肇秋、新秋、首秋、相月、孟秋、初秋。
八月:
八月居秋季之中,正是桂花遍地香的季節,所以通常稱為桂月、壯月、仲秋、中秋、仲商、桂秋、正秋、商呂、竹春。
九月:
九月,是秋天的第三個月份,植物大多蕭瑟,落葉紛紛,菊花怒放傲秋霜,給人以活力和溫暖,所以九月通常稱為深秋、暮秋、窮秋、涼秋、霜商、商序、菊月、季秋、晚秋、杪秋、三秋、暮商、霜序、朽月、玄月、青女月、三孟秋。
十月:
十月芙蓉顯小陽,但古人又認為十月要“純陰用事,嫌於無陽,故以名之。”所以十月通常稱為陽月、陰月、小陽春、孟冬、初冬、上冬、良月、露月、開冬、冬、飛陰月。
十一月:
“十一月陰生,欲革故取新也。”葭草吐綠頭,所以十一月通常稱為辜月、冬月、仲冬、中冬、暢月、葭月、龍潛月。
十二月:
十二月梅花吐幽香,古人在此月要要合祭眾神摘臘祭,因此十二月通常稱為臘月、季冬、嚴冬、殘冬、冰月、嚴月、除月、季冬、殘冬、末冬、嘉平、窮節、星回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