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8日,國際著名的文化產業集團香港七星堂,在廣東省東莞市國際會展中心舉辦了【香港七星堂貔貅文化節】,本次文化節邀請到商界、新聞界、珠寶界、周易界和佛家高僧等眾多知名人士參加。七星堂創始人智德師傅親自頻臨現場,對於【貔貅文化深入研究的報道】、【貔貅作用理論根據】、【貔貅使用方法】、【貔貅五星級別劃分標准】等將會做出詳細的報道和分析。
香港開運協會會長、華人首席開運學專家徐墨齋居士也親臨現場,德高望重的千年古寺黃旗寺高僧將會現場講解了【貔貅開光的作用和意義】。
本次【貔貅文化節】為千百年來,首次正式的研究了貔貅的作用和使用方法,正規規范了貔貅運用中數百年未解決的疑難問題。
貔貅是古代神話傳說中的瑞獸,為龍生九子之一,亦稱為“天祿”,“辟邪”。曾是古氏族圖騰。遠古傳說中,它因協助炎黃二帝作戰有功,被封為“天祿獸”,即天賜福祿之意。貔貅專為帝王守財,同時也是皇權的象征,被尊為“帝寶”。又因貔貅專食猛獸邪靈,故又稱 “辟邪”。傳說中,貔貅龍頭、馬身、麒麟腳,形狀似獅子,毛色灰白,會飛。徐珂《清稗類鈔·動物·貔貅》:“貔貅,形似虎,或曰似熊,毛色灰白,遼東人謂之白熊。雄者曰貔,雌者曰貅,故,古人多連舉之。”
貔貅古時有一角、兩角之分。孟康成注《漢書·西域傳》“挑撥”一詞稱:“兩角者,或為辟邪。”有說法認為,雙角用以區別雄(貔)雌(貅)、還有的認為是以別善惡,而今,單角貔貅已近消亡,能看到的多是雙角貔貅。
早在古代,貔貅就被認為是能轉禍為福,化解厄運的祥瑞之獸。它以金銀財寶為食,有口無肛,能吸八方之財,能吞萬物而不外洩,更能招財聚寶,只進不出,神通廣大,奇異非常。貔貅的嘴越大,說明它越能吞財、吸財,而肚子越大越鼓,說明它越能留得住財,又無外洩之憂。所以格外惹人喜愛。
有一說認為,雄“貔”能招財,而雌“貅”能守財,所以,如果是收藏的話,就要收一對才能既招到財,又能守住財。加之它自上古既為神瑞之獸,除招財、守財之外,亦常用作鎮宅之用。
其中說到了許多人一直的誤解,因為存在部分人認為貔貅手鏈是什麼人都能佩戴的,但其實並不是所有人都適合佩戴貔貅手鏈,貔貅手鏈通常戴在左手,左手進右手出,但是很多八字命理不合的人佩戴貔貅手鏈反而破財更重,招財更慢,所以本次【七星堂貔貅文化節】不提倡佩戴貔貅手鏈,佩戴貔貅手鏈要在專家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