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風水運勢 取個好名 命理尋蹤 生肖運勢 星座解疑 生辰八字 周公解夢 痣紋相術
 神卜網 >> 命理尋蹤 >> 二十四節氣 >> 驚蟄是什麼意思

驚蟄是什麼意思

  編輯:二十四節氣
驚蟄是幾月幾日
 
驚蟄(jīng zhé),是24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每年3月5日或6日,太陽到達黃經345度時為“驚蟄”。
驚蟄之蟄,意為“藏”。驚蟄含義是:春雷乍動,冬眠的小動物被雷震驚醒後出來活動,是反映自然物候現象,標志大地回暖,進入春耕之節氣。

驚蟄是什麼意思
 驚蟄的由來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二月節,萬物出乎震,震為雷,故曰驚蟄。是蠻蟲驚而出走矣。”晉代詩人陶淵明有詩曰:“仲春遘時雨,始雷發東隅。眾蟄各潛駭,草木縱橫舒。”(《擬古九首》其三)
我閏古代將驚蟄分為三候:“一候桃始華;二候倉庚(黃鹂)鳴;三候鷹化為鸠。“描述已是桃花紅、李花白,黃莺嗚叫、燕飛來的時節,大部分地區都已進入了春耕。驚醒了蟄伏在泥七中冬眠的各種昆蟲的時候,此時過冬的蟲卵也要開始卵化,由此可見驚蟄是反映自然物候現象的一個節氣。

驚蟄節氣的物候現象
 
《七十二侯歌》有曰:“驚蟄二月節氣浮,桃始開花放樹頭;鸧鹧鳴動無休歇,崔得胡鷹化作鸠;”
驚蟄第一侯是『桃始華』,桃花的花芽在嚴冬時蟄伏,於春暖時開始盛開。
第二侯是『倉庚鳴』。「倉庚」指的是黃鹂鳥,倉表示「清」而庚表示「新」,黃鹂鳥於此時振翅高飛,一鳴驚人,宣告春天己到人間。
第三侯是『鷹化為鸠』。鷹每年二、三月飛返北方繁殖,已經不見跡影。只有斑鸠或布榖飛出來,古人以為春天的斑鸠是由秋天的老鷹變化出來的,故作此候。比喻萬物從新開始。
 
驚蟄節氣的氣候特征
 
驚蟄“桃始華,倉庚(黃鹂)鳴,鷹化為鸠”,時人宋之問有詩“洛陽城東桃李花,飛來飛去落誰家”,就是節氣初期的試象。反映自然物候現象的驚蟄,氣溫回升較快,長江流域大部地區已漸有春雷。我國南方大部分地區,常年驚蟄、驚蟄亦可聞春雷初鳴;而華南西北部除了個別年份以外,一般要到清明才有雷聲,為我國南方大部分地區雷暴開始最晚的地區。
現代氣象科學表明,驚蟄前後,之所以偶有雷聲,是大地濕度漸高而促使近地面熱氣上升或北上的濕熱空氣勢力較強與活動頻繁所致。
從我國各地自然物候進程看,由於南北跨度大,春雷始鳴的時間遲早不一。就多年平均而言,雲南南部1月底前後即可聞雷,而北京的初雷日卻在4月下旬。“驚蟄始雷”的說法僅與沿長江流域的氣候規律相吻合。
 
驚蟄耕種指導
 
這個節氣在農忙上有著相當重要的意義。我國勞動人民自古很重視驚蟄節氣,把它視為春耕開始的日子。農諺也說:“過了驚蟄節,春耕不能歇";“九盡楊花開,農活一齊來。”
華北冬小麥開始返青生長,土壤仍凍融交替,及時耙地是減少水分蒸發的重要措施。驚蟄不粑地,好比蒸馍走了氣,這是當地人民防旱保墒的寶貴經驗。沿江江南小麥已經拔節,油菜也開始見花,對水、肥的要求均很高,應適時追肥,干旱少雨的地方應適當澆水灌溉。
南方雨水一般可滿足菜、麥及綠肥作物春季生長的需要,防止濕害則是最重要的。俗話說:“麥溝理三交,賽如大糞澆”;“要得菜籽收,就要勤理溝。”必須繼續摘好淸溝瀝水工作。
華南地區早稻播種應抓緊進行,同時要做好秧田防寒工作。隨著氣溫回升,茶樹也漸漸開始萌動,應進行修剪,並及時追施催芽肥,促其多分枝,多發葉,提高茶葉產量。桃、梨、蘋果等果樹要施好花前肥。諺語說:“驚蟄一犁土,春分地氣通。”表明了這個節氣對於農耕的重要性。
驚蟄節的風往往用來作後期天氣和農耕的依據。如“驚蟄刮北風,從頭另過冬”、“驚蟄吹南風,秧苗遲下種”。
驚蟄雷鳴最引人注意。如“未過驚蟄先打雷,四十九天雲不開”。驚蟄節氣正處乍寒乍暖之際,根據冷暖預測後期天氣的諺語有“冷驚蟄,暖春分”等。
 
關於驚蟄節氣的農諺
 
驚蟄落雨到清明,一日落雨一日晴。驚蟄過,暖和和,蛤蟆老角唱山歌。
驚蟄春雷響,農夫閒轉忙。
驚蟄有雨並閃雷,麥積場中如土堆。
驚蟄地化通,鋤麥莫放松。
到了驚蟄節,耕地不能歇。
驚蟄不耙地,好像蒸鍋跑了氣。
 
關於驚蟄節氣的古詩
 
賈島《義雀行和朱評事》
玄鳥雄雌俱,春雷驚蟄余。
口銜黃河泥,空即翔天隅。
一夕皆莫歸,哓哓遺眾雛。
雙雀抱仁義,哺食勞劬劬。
維既逦迤飛,雲間聲相呼。
燕雀雖微類,感愧誠不殊。
禽賢難自彰,幸得主人書。
 
唐代詩人韋應物(737-792)的《觀田家》,描寫就是從驚蟄雷開始的:
微雨眾卉新,一雷驚蟄始。
田家幾日閒,耕種從此起。
丁壯俱在野,場圃亦就理。
歸來景常晏,飲犢西澗水。
饑劬不自苦,膏澤且為喜。
倉禀無宿儲,徭役猶未已。
方慚不耕者,祿食出闾裡。
 
驚蟄節氣人們要注意氣象台對強冷空氣活動的預報,當心冷暖變化,預防感冒等季節性疾病的流行。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1. 首頁
  2. 面相
  3. 手相
  4. 十二星座
  5. 夢境解密
  6. 居家風水
  7. 取名秘籍
  8. 八字合婚

Copyright © 神卜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