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悟空有72變,孔子弟子三千中有72賢人,劉邦左股有72顆黑痣,《水浒傳》108將裡有地煞星72將,古人還將一年365天劃分成72候。
為什麼古人這麼喜歡72這個數字呢?
是古人隨意的書寫敘說,還是“72”這個數字本身有什麼神秘意義呢?也許,你絞盡腦汁也未必能想出個所以然來。而從《周易》的研究中,卻很輕易地就找到了答案。
研究《周易》的人太多了。古往今來,多少人以易論世;以易得失天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有人認為它只不過是一本算命的書;有人則認為它是上古時代的象形文字。
有人認為它是一部哲學著作,可以窮盡和解釋宇宙中的一切。
郭沫若先生卻認為,《周易》中的奇偶,是古代先民對男女生殖器的崇拜……
從《周易》面世以來,人們對它的研究就沒有中止過。但終究都是各家之言,眾說紛纭,難以統一。《周易》也因此成了中國最難解的八大“天書”之一,給後世留下了一個千古難解之謎。而從數學角度入手研究周易的方法獨辟蹊徑,經過研究和比較,得出了讓人耳目一新的結論。
這個結論就是:《周易》八卦的形成是古人崇拜數字的結果,《周易》是從上古朝代承繼下來的一部數學著作。
研究者是這樣著手的:
《周易》中有8個單卦和64個復卦,把它們集中在一張紙上,重新進行排列組合,結果發現64個復卦原來是由8個單卦兩兩交錯重疊而成。
於是,按照《周易》中乾一、兌二、離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的先後次序重新組成新的六十四卦序,然後將8個單卦的數字分別代入各個復卦的上下部位,再將每個復卦的上半邊數乘以8,加上復卦的下半邊數字,得到該復卦的數字和,經過這樣簡單的換算(即易),結果一串有規律的、十進制的連續自然數1至72從72幅卦象圖中顯現了出來。
研究者認為,《周易》八卦圖,是古代人用來進行十進制數學計算的數字記錄符號。
與現代人不同的是,古代人的十進制數以“72”為最大,而現代人以“100”為最大。據此認為,“卦”就是一串數字的意思,“卦名”就是古人讀數的音符。而《周易》指的是數字和用來表示數字的八卦符號,相互之間周而復始的易換。
七十二是十二的倍數。“十二”是一個很不簡單的數,一提到十二,人們都能信口說出一系列包含十二的事物來。更重要的它是一個應天合人之數。《周易》說:“夫大人者,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凶。”可見古人對時序問題何等重視。古人采用的計時單位,大致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自然時間單位,一類是人為時間單位。前者如年、月、日,一紀分為十二年,一年分為十二月。後者如時、刻,一日分為十二時(辰)等。十二這個數不僅與天文有關,與人體也有密切關系。如人體有十二塊胸肌,十二對肋骨,十二對腦神經,十二對胸神經,十二塊眼外肌等。所以“十二”是一個應天合人之數。進一步的需要,十二又再行分劃,如一月有兩個節氣,一年就有二十四個節氣。一個時辰再分為兩個小時,一天就有二十四個小時。於是二十四、三十六、七十二等這些十二的倍數也逐漸受人重視。在不大於100的所有整數中,七十二更有特殊的地位,它是十二、二十四、三十六所有這些數的倍數,所以人們喜歡使用這個數。
在所有不大於100的正整數中,72是因數最多的一個數。它有12個因數(包刮1和72本身),用數學方法可以證明,在不大於100的正整數中,這樣的數只有三個。用這種數來表示事物的數量,容易按多種不同的方法平均分類,例如,水泊梁山的七十二位地煞星,在出征打仗時有多種方式按人數平分為若干小隊行動。這也可能是人們愛用七十二這個數表示事物的數量的另一個重要原因。
古籍書中記下的很多的神秘72數例,同八卦圖中最大的數字72重復,說明中國的祖先早已掌握了如何將八卦圖形換算成十進制數的互換法則,而這種互換法則又反映了我們的祖先早就擁有加、減、乘、除、乘方、開方等高超的計算水平,這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偉大發明。
“72”這個數字反映了古代人的數量觀,當破譯出《周易》卦象中顯示出十進制最大的數是72後,也就不難理解古籍中大量出現的“72” 這個數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