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騰一詞來源於印第安語“totem”,意思為“它的親屬”,“它的標記”。圖騰一詞最早見於1791年在倫敦出版的英國商人人類學家龍格所著的《一個印第安譯員兼商人的航海探險》一書中。
在原始人信仰中,認為本氏族人都源於某種特定的物種,大多數情況下,被認為與某種動物具有親緣關系,於是,圖騰信仰便與祖先崇拜發生了關系,在許多圖騰神話中,認為自己的祖先就來源於某種動物或植物,或是與某種動物或植物發生過親緣關系,於是某種動、植物便成了這個民族最古老的祖先。
“totem”的第二個意思是“標志”。它是最早的社會組織的標志和象征。它具有團結群體、密切血緣關系、維系社會組織和互相區別的職能。同時通過圖騰標志,得到圖騰的認同,受到圖騰的保護。圖騰標志最典型的就是圖騰柱,在印第安人的村落和中國東南沿海,都發現有圖騰柱。
圖騰的基本特征:(以圖騰觀念為標志,他是原始宗教的一種形式,又包含氏族的一些制度。)
1、每個氏族都有圖騰。
2、認為本氏族的祖先與氏族圖騰有血緣關系或某種特殊關系。
3、圖騰具有某種神秘力量。
4、圖騰崇拜有些禁忌。禁止同氏族成員結婚;禁殺圖騰物。這是最重要的兩種禁忌。
5、同一圖騰集團的成員是一個整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