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一旦做出為寶寶改名的決定,就應力求改出比原名更好的名字。怎樣才能改出更有意義、更富魅力的名字呢?改名有哪些原則呢?又有哪些方法呢?下面就簡單介紹一下寶寶改名的原則和方法,當然這些方法對成人也同樣適用。
寶寶改名的原則
盡量小動的原則
應根據原名做盡量小的變動,變字不變音。如“王止洋”,可改名為“王志樣”。
輕改的原則
對於一些字意不佳或比較繁鎖的字可做小程度的變動,只改動姓名中的最後一字或只改動中間一字。如“章辛香”,改名為“章月香”,只改其中一字,“趙文德”,改名為“趙文星”,只改最後一字。
中度改名的原則
由於每個人的情況不同,因此,在改名時,有些名字需要做大的變動,如三字姓名,其中兩個字與原名字截然不同。例如“劉小駒”,改名為“劉萬方”。
大改的原則
在一些個別情況下,有些人的名字不僅僅是要改名字,而且連姓也要做很大的變動,既改名又改姓。如“金得潮”(隨父姓),後改名為“黃潤天”(隨母姓)。
莊重嚴肅的原則
人們在起名、改名時,一般都會斟酌用字,以使名字更好地體現自己的思想和志趣。尤其是改名,人們都把它當成一件十分莊重、嚴肅的事情。在大多數人看來,除因避諱改換姓名外,對於改換常用的行世之名,就意味著一個人舊身份的改變,新身份的誕生。
以上介紹的只是改名的一般原則,由於每個人所處的環境、職業、地位不同,以及個人的喜好不同,在改名字過程中,還有許多可變通的因素,需要加以具體分析。
寶寶改名的方法
諧音改名法
以同音字或近音字來改名,既可保留原名的發音,又可改變原名的寓意和書寫,達到了改名的目的,是一種比較容易為人們所接受的改名方法,雖然僅僅是一字或兩字之易,但卻可收到點石成金的效果。
(1)避開冷僻字,也使書寫簡便。相聲大師侯寶林,原名侯寶麟,一些人常常寫錯念錯,後來是為了求簡,改為樹林的“林”字。歌唱家李谷一,原名李谷贻,其改名顯然也不能排除求通俗求簡的因素在內。
(2)避開俗字。同音或音近似而意義雅致的字代替原名中的俗字。例如用曉梅取代幺妹、用桂祥代替貴祥、用小楠代換小囡等。作家賈平凹,原名“平娃”。母親希望他順通叫“平娃”,他改為“平凹”,正視於崎岖。一字之改,音同形異,兩代人心境可見也。
(3)避開不吉祥。名星葛優,原名葛憂。為什麼會取這樣一個不吉利的名字呢?原來葛優是個早產兒。由於難產他幾乎要了媽媽的性命,出生後又弱不禁風。讓爸爸為他擔驚受拍,於是就有了“葛憂”這個名字。後來聽人建議改為“葛優”。
(4)改變字意。游泳健將莊泳,原名“莊詠”。莊詠卻似乎天生就與水有緣,上幼兒園時就學會了游泳。後來以諧音換字的方式將“詠”改為“泳”,才使她得以名符其實。
諧音改名好像特別隨意,沒有規則,但只要找到了相關的極富意義的諧音字詞,改出的名字還是相當成功的。但是,有一點需要提醒的是,好的名字絕不是只在讀音上好聽就算完美了的,還要兼顧五行配置,與自己的命理是否符合?最後,祝大家都能“得好名,行好運,收獲好人生”!
即使改了以後的名字與原來的名同音或音近。如:
在新疆羅布泊地區考察中遇難殉職的科學家彭加木,原名叫彭家睦,犧牲前是上海生物化學研究所研究員,兼任中國科學新疆分院副院長。早在1956年,彭家睦自願申請到新疆工作時,就在決心書中正式改名為“彭加木”,他說:“加木合起來就是“架”字,我要為上海和新疆之間架起一座橋梁。
從上述例子中可看出,諧音改名方法十分簡單,利用諧音,稍作變化,字義與原先截然不同,即有令人耳目一新的感覺。這種改名方法應用是很普遍的,如“張稚民”改名為“張志民”, “趙樹禮”改名為“趙樹理”等。
易音換字改名法
發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是很有限的,當改名的要求與保留原名的發音產生沖突時,那麼改名便只斿易音換字了,有時僅僅是一字之改,但名字的寓意、風韻會讓人有一種全新之感。如:
著名散文家、詩人朱自清,原名朱自華,將“華”改為“清”,改後的名字不僅比原來的高雅,而含典故:“寧願潔正直以自清乎?”。
部首改名法
部首作為漢字的構件具有雙重性,一方面它本身具有一定含義,特別是在易義五行方面,其含義更加明顯,另一方面它又是造字的部件。部首的這種雙重性,使得名字可以僅僅由於其中一字或兩字部首的增減、變換而含義大變。如“朱琳”,可將“琳”字換成“霖”。
增字改名法
若是原名只一個字,可在單字名上加上一字,使它成為雙字的名字,它不但可以增加名字的內含,而且可以減少重名,便於稱呼。當然增加名字的部首也是可以的。
減字改名法
有時名字中的一個字使用不佳,破壞整個名字的韻味,於是刪掉不適的字。
這也是常見的改名方法之一,即利用原有的名字,加上或刪減一個字,從而成為一個新名,有了新的含義。如:
著名的當代版畫家古元,在他出生後,善良的父親為使他一生平安幸福,沒有三災六禍’便虔誠地把他認寄給關帝廟的關聖大帝,並起名古帝源。到延安以後,他覺得這個名字不合乎自己的理想志向,就去掉名字的前一個字,同時又把後一個字改用同音的“元”,於是他的名字就由“古帝源”改變為“古元”。
編導《南征北戰》影片的著名導演成萌,原名成蔭五。1938年他到延安後,由於很喜歡“綠樹成蔭”這個成語,便將“成蔭五”中的“五”字去掉,改名成蔭,讀後能讓人立即有“綠樹成蔭”的聯想。
減字改名還有另一種方法,就是減字的偏旁部首,從而產生新的名字。
著名漫畫家王復羊,原名王復祥,後將“祥”字的“示”字旁去掉,就成了“羊”字。
深受青少年喜愛的科普作家高士其,原名高仕棋,後來由於他看透了社會的黑暗與政治的腐敗,非常氣憤與不滿,憤然改名“高士其”而且說:“去掉人旁不做官,扔掉金旁不為錢。”高老的這種高風亮節一直保持一生,也受到了人們的高度贊揚和喜愛。
前後易序改名法
有時改名字既不增字也不減字,也不更字,而僅僅把名字的先後順序變動一下,如“明新”——“新明”,“玉蘭”——“蘭玉”。
向人求賜改名法
有許多人的名字都不是父母給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可能文化水平低,對改名不內行;也可能求人“賜名”,圖個榮耀吉利;或是以示感恩紀念;或是求人指點迷津;以覺悟解惑,或是為了行事的方便。
求人“賜名”的禮儀也更是多種多樣。有的舉家齋戒數日,然後設幾擺案,布置酒宴,以待“賜名”者的到來,有的寶寶降生去求名,寶寶周歲時去接名,有的到郊外祭祀土地神和五谷神,有的盛宴招待“賜名”者等等。
何坤求名於毛澤東而得“長工”,李隆郅求名於鄧中夏而得“立三”,劉大田求名於思師而得“開渠”,張正權曾出家投佛而得“大千”;牛俊國求名先輩而獲“得草”等。
可以這樣說,求人“賜名”在古代多是由於人們對權威對古聖先賢的敬仰所致,而在當今則是對姓名文化習俗的一種尊重,對先進文明的一種借鑒和後代前途的一種深切關注和殷切期望。
無論是對於那些才疏學淺的人來說,還是對於那些學富五車的人來說,都未嘗不是件可行之事。
名字作為姓名文化的一種,包含著深刻的人生哲理。因此名字最好不要隨意改,或者根據自己的喜好亂加組合,而應本著對寶寶負責的態度,廣泛聽取別人意見,或向有關專家咨詢,使寶寶改的名字真正地達到形義音及內涵的最佳組合。